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擄人跑了

    而物資方面的損失就更小了,頂多就是攻城的時候耗費了一大批彈藥。

    經過簡單彙總後,左英哲親自手書一封捷報,派人五百里加急送往金陵城報捷!

    這可是他左英哲的戰功,也是整個第三集團軍以及近衛軍支隊的戰功,一大票的有功將士都等著論功行賞,來一個升官發財呢。

    捷報由郵遞司一路向南,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嚮往傳遞,同時郵遞司這邊還順便做了個測試,這封捷報是一式兩份,一份由陸路,經過五百里加急進行傳遞;一份則是由郵遞司那邊剛搞出來沒多久的郵遞快船走海路進行傳遞。

    這個郵遞快船,看這名字就知道這船和普通船隻一樣,這是郵遞司那邊專門委託了皇家理工學院、工業部下屬的幾家造船廠進行設計建造,用來傳遞緊急公文、軍情的快速船隻。

    追求的速度至上!

    其中剛服役用於沿海通訊用的第一代郵遞快船,其船身修長,極大的長寬比。

    相對於小船身而言,超大的帆裝。

    然後一百多噸的船身上,連一門自衛用的長管火炮都沒有,只有少數單兵持有的輕型短袍和火繩槍。

    這玩意跑起來,別說戰艦了,就算是那些海盜的船隻都追不上……

    這一次遼東戰役開啟,郵遞司為了確保金陵和遼東地區的信息通暢,是執行了陸路和海陸並行的方桉。

    所有緊急公文都是一式兩份,一份走陸路,採用傳統的五百里加急或三百里加急,一份走海路,通過郵遞快船,或搭便車做往返的海軍快速船隻。

    就是想要進行詳細的對比,並尋找更快通訊的方式。

    畢竟對於一個偌大的帝國而言,通訊能力直接決定了帝國中樞對地方的統治能力。

    華夏傳統王朝,之所以能夠掌控龐大的華夏疆域,依靠的就是驛站體系。

    大楚帝國也不例外,交通部之所以單獨成立為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郵遞司。

    一開始大楚帝國的驛站體系,是由軍方直接管轄的,因為那個時候,楚軍的驛站體系基本都是為軍事服務的,說是驛站呢,但其實是由軍方的傳令兵們兼職。

    後來控制區逐步擴大,陸續接管了明王朝時期的驛站體系,同時控制區的擴大,各種往來公文包括緊急公文大量增加。

    於是乎,就設立了郵遞司,軍方早期自建的驛站體系也被切割交給郵遞司管轄。

    後續又以郵遞司為核心,加入官道建設、維護、河道運輸等職能,成立了交通部。

    可以說,如今的大楚帝國的交通部,其實就是建立在郵遞司之上的,可見郵遞體系對於帝國的重要性。

    而左英哲的這一封捷報,就是一式兩份,由郵遞司分別用陸路以及海路進行運輸,即使對比,也是為了通過實戰,進一步完善陸海兩路的緊急公文傳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