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後一場戰略之戰

    渡江的第一步兵旅過來的只有一個步兵營而已,不過這個步兵營卻是精銳的第一步兵營。

    等第一步兵營渡江完成後,保鄉軍的各類攻城器械基本也打造的差不多了。

    反正又不用搞什麼攻城車之類亂七八糟的東西,只是打造一些攀爬城牆的鐵鉤長梯,再搞一些獨輪車改裝的盾車而已。

    而其他的攻城器械之類的,保鄉軍表示他們有火炮,用不著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嗯,其實反過來,城頭上的明軍也有火炮,用那些又大有慢吞吞的木製大型攻城器械基本就是被敵軍城頭上的火炮當靶子打。

    這年頭的工程戰,和幾百年前的攻城戰已經不一樣了,火炮的出現並大量運用,讓很多古代的木製大型攻城器械失去了用武之地。

    為了防止拖久了出現意外,羅志學沒有等待太久,在第二天,也就是五月三日的時候就對樊城正式發起了進攻。

    這一次攻城戰對比之前奇襲襄陽,就顯得有些中規中矩了。

    畢竟這一次城內的明軍已經有所防範,保鄉軍情報科雖然在樊城裡也埋伏進去了二十多個探子,但是製造一些騷亂還行,然而想要在對方高度警惕的情況下再奪取城門那是不可能的了。

    這一次攻城,是雙方硬實力的比拼!

    一大早,保鄉軍的火炮就開始對著城頭上的明軍開火了,他們這一次優先炮擊了樊城西城門上的城門樓。

    城門樓這種東西,可不是為了彰顯好看的,而是正兒八經的軍事防禦設施,守軍可以大量進駐這種比城牆更高的城門樓,然後居高臨下射箭。

    同時因為通常是磚木結構,對比普通的瞭望塔之類的更加堅固,而且因為比城牆更高,因此通常也作為守軍將領的指揮部所在。

    而瞭望功能就更不用說了。

    在古代或近代戰爭裡,城門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軍事設施,這樣的重要軍事設施自然也就成為了張馬林麾下炮兵部隊的重點打擊目標。

    而磚木結構的城門樓,在面對拋石機,短管散彈火炮,弓箭,火槍等傳統武器還可以說堅固,然而面對長管火炮發射的實心炮彈,卻是如同紙糊的一樣了。

    在實心炮彈的轟擊下,厚實無比的東方城牆可能屁事都沒有,頂多被打掉一些城垛,但是城門樓嘛,可就扛不住這種實心炮彈的轟擊了。

    隨著一枚枚實心炮彈集中西城門的城門樓,城門樓頓時就被打了個稀巴爛。

    原本在城門樓上指揮作戰的幾個明軍官員在炮擊剛開始就狼狽逃下城門樓。

    再不逃,估計他們都得直接死在保鄉軍的炮火之下了。

    不僅僅這些官員們逃亡,連帶著城門樓上大量部署的弓箭手也是因為死傷慘重而不得不退下來。

    雙方初戰,守城明軍就損失慘重而且毫無還手之力,並且失去了西城門城門樓這個重要的防禦設施。

    戰役的勝利天平,開始朝著保鄉軍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