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服不行

送走張春等人之後的次日,楊林帶著手下們來察看和試驗紅夷大炮的性能。炮手們按照命令早就把大炮運到了城外空曠之地,為的就是要試射火炮。

這六門紅夷大炮可不是明朝後期的仿製品,而是實打實的歐洲貨。只見這些大炮炮身長約一丈有餘,炮管壁較厚,炮口口徑較大。從炮管到炮尾呈紡錘形,也就是由前向後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

在炮身的後部重心處有兩個圓柱形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俯仰角。整個炮身放置在鐵製的炮車上,想要調整方向需要轉動車身才行。

楊林想了想,按照歷史記載第一批紅夷大炮大規模輸入明朝正是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也就是自己現在所處的年份。當時任廣東肇慶推官的鄧士亮,在沉沒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獨角獸號”商船上打撈出22門歐洲火炮。由此開始了紅夷大炮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歷程。不過仔細看這六門火炮上下的縫隙,並沒發現鏽跡和海水腐蝕浸泡過的痕跡,應該不是那22門炮當中的火炮。

楊林圍著這六門大炮又轉了轉,這些火炮為銅鐵複合鑄造,整體較重,估計約有二千斤左右。炮口口徑約為五寸(14至16釐米),上面有準星和照門,可以利用拋物線的原理計算彈道。發射實彈、霰彈、鏈彈和空心爆炸彈等彈種。

“這六門炮最大射程是多少?射速又是多少?”楊林向一旁的阿爾弗雷多和安東尼奧問到。

“大人,這六門炮都是前幾年新鑄的大炮,如果僅是裝填實心彈,有效射程可達一英里半(2414.01米),最大射程約為三英里(4828.02米)。如果是熟練的炮手操作,射速大概在三分鐘到五分鐘之間一發。”阿爾弗雷多非常熟稔的回道。

楊林暗中計算了下,紅夷大炮的有效射程是指具有殺傷力的射程。而最大射程是指彈丸最遠的飛行距離,殺傷力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衰減。

紅夷大炮屬於前裝滑膛炮,別看它又笨又重,它可是後世火炮的鼻祖。看來古人描述它“彈射五六里外,所到之處人馬俱糜”的記載沒錯,不過這是實心彈的威力和射程,如果換成別的彈種就不一定能打這麼遠。

楊林指著前方一里處一輛損毀的盾車道:“以那輛車為目標,你們裝填實彈來幾發給我看看。”

“是,大人!”

阿爾弗雷多和安東尼奧指揮手下開始忙活起來。他們先是固定炮身和方向,接著清理炮膛並開始裝填火藥和炮彈,然後拿出矩尺、準繩等工具進行測距計算。

葡萄牙官兵不愧是職業軍人,他們動作嫻熟配合默契,一會兒功夫就完成了射擊準備。阿爾弗雷多手裡拿著火摺子看向楊林,等待著他的射擊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