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一章 家破人亡

按照明朝官員管理制度,父母去世要回家守孝三年,也稱丁憂。不過若是官職較高和職責較大,一般情況下會被皇帝奪情繼續在任。但武官基本是一律不批准丁憂的,因為其駐防一地責任重大,尤其是戍邊的武官更是如此。

即便這樣楊林也要把情況報給上面,因為這屬於朝廷孝道治理的一部分。通俗的說就是父母去世是自然規律沒法阻止,上邊是否允許丁憂是上邊的事。但要隱瞞不報不請求丁憂那就是你的人品有問題,這樣的人是要受到嚴懲的。

果然不出所料,楊林的丁憂申請到經略府就直接被打回來了,批覆只有兩個字“不準”。

為此熊廷弼親自給楊林寫了一封信進行安慰,並鼓勵他整訓部伍、安心戍邊。同時也告訴他經過靉陽一戰,聖上不時詢問他的狀況,這明顯是簡在帝心。父母去世固然是人生最悲傷的事,但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只有幹出一翻事業才能對得起逝去的人。

熊廷弼還說聖上對靉陽標營的嘉獎旨意不日即到。除了這些另一批軍資器械也已整備待發,最重要的是朝廷還將新買的六門紅夷大炮一併撥給他。希望他能明白朝廷的用心,不要辜負聖上期望。

另外熊廷弼還告訴他,他那些關於如何對付建州叛亂的方略朝廷本來是同意的。但是後來東林黨中有幾人上疏,說大明開國以來武威赫赫,面對叛亂都是以堂堂之陣戡亂平定,怎能如小孩子兒戲一般給人亂定罪名?又怎能派出什麼顧問常駐蠻夷之地?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被周圍番邦屬國暗中恥笑,說大明實力不濟才會採取這種猥瑣辦法。此乃實為有損朝廷顏面之舉。因此除了有益於軍事的方略之外,其他一律不應批准。

這幾人的上疏很快得到一些大臣的支持,最後決定就按照他們的意見辦。要不是一些有見識的大臣為楊林辯解,一些御史已經準備彈劾他了。

楊林本來因母親和兩位嫂嫂去世悲痛萬分,一連數日茶飯不思,更別提去怎麼試驗做肥皂和想其他賺錢的法子了。但在接到這封信後精神開始振作起來。

畢竟人死不能復生就是再悲痛也於事無補,莫不如接受現實活好後面的日子。雖然自己的那些方略沒有被朝廷採納,可畢竟還是給了自己軍事上的支持。

楊林知道上面能一下子撥給自己六門紅夷大炮,不管是從政治和軍事那一方面來講,都是認可自己的體現。通俗的說就是自己的前程一片大好。朝廷上下對自己雖有不同聲音,但能如此重視自己這個小小的備禦還真是出人意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