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 作品

第一百八十一章 燈火管制

但是軍令難違,後金軍上下誰也不敢說個不字,只能加快手中的活計,爭取在午夜前把營地建起來。然後好美美的睡上一覺,否則在這冰天雪地的野外是真扛不住了。

巴雅喇之所以這麼著急要攻城,不僅僅是為了要引誘楊林來劫營,主要是擔心天氣酷寒人馬受不了。因為在下午時,他發現西北方向的天空鉛雲層疊、寒風凜冽,天地間不時捲起一團團夾扎著枯枝敗葉和泥沙的雪霧。便知道這是大風雪來臨的前兆,這對後金軍來講不是什麼好事情。

此時遼東地區地廣人稀,冬季氣溫要比後世冷得多,寒冷的週期也長。在最冷的臘月,也就是俗稱的“三九天”。夜間氣溫降到四十多度是常事,甚至個別地方達到零下五十多度也不稀奇。即便在白天氣溫也在零下三十多度。地上的積雪凍得邦邦硬,走在上面發出刺耳的“嘎吱”聲。

所以說後金軍雖然有禦寒經驗和衣物,但在野外誰也不敢保證不被凍死凍傷。楊林打的就是這個主意,他要利用酷寒給後金軍來個“下馬威”,挫挫他們的銳氣。

巴雅喇做為主將當然知道嚴寒的厲害,不過他沒和扈爾漢明討論這點。討論了也不能阻止風雪的到來和撤軍回去,反倒是對軍心和士氣不利。

巴雅喇還擔心明軍會有援軍到來,雖然明軍普遍戰力孬弱,但楊林手下的明軍卻讓他極為忌憚。如果到時候被人家內外夾擊裡應外合,自己可就麻煩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攻下靉陽,這樣才能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另外他也擔心糧食補給出問題。此時後金軍的糧食補給一部分來源於八旗屯墾,另一部分則靠劫掠敵方百姓。在正常年份下,後金的糧食也只能做到自給自足沒有剩餘。

如果對外征戰或是遇到年景不好,他們的糧食就極為緊缺,所以要依靠漁獵和採摘來彌補一部分糧食缺口。即便這樣也不能完全解決糧食緊缺的問題。

而依靠劫掠敵方百姓來獲取糧食,雖然能解一時之急,但並不穩定。若是遇到敵方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那麼他們這條渠道就會斷絕。

本來努爾哈赤是給巴雅喇調撥了充足糧食的,可巴雅喇認為兄長率大隊人馬遠征更需要糧食,所以一拍胸脯說自己只攜帶一個月的糧食就行了。在這個時間內兄長怎麼都能平定葉赫叛亂了,而自己也能攻下靉陽,沒什麼可擔心的。

努爾哈赤見巴雅喇言之鑿鑿的也不好再說什麼,自己的大軍也確實需要更多的糧食,所以就答應了下來。

按照以往的經驗,漢民百姓在得知後金軍進犯後,習慣把帶不走的糧食都挖坑埋起來。因此後金軍憑著超常的野外尋蹤本領能發現大多數埋糧之地。

可這次巴雅喇失算了,他沒料到楊林把“堅壁清野”一事做的夠狠夠絕,別說糧食,連一口水井都沒給他留下。所有的物資全都轉移到城內,城外只剩下茫茫的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