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 作品

第七十七章 危險降臨

    從孤山堡向北,經鹼場堡、一堵牆堡、松樹口、鴉鶻關、散羊峪至馬根單,諸堡邊牆的建築材料並非是磚石,而是木柞牆。既用柞木製成的邊牆。長五千四百四十七丈,合後世的四十一公里。

    而孤山和鹼場二堡位於遼東邊牆中段,與後金的老巢赫圖阿拉相距不過二百餘里。後金軍屢次從這裡寇邊,直搗遼東腹地,所以兩地邊牆被破損的極為嚴重。

    楊林等人一邊行進一邊看著被破壞的邊牆,心內久久不能平靜。二十年前,任何夷虜都不敢如此挑戰大明。現如今卻本末倒置了,這不能不叫人氣憤難平。

    諸人行至離孤山堡數里遠的地方,只見堡牆殘破、房倒屋塌。裡外不見一個人影,毫無一絲生氣。就連令人生厭的烏鴉也看不到一隻。四周的農田早已荒蕪,只留下長滿野草的田壟一直延伸到地平線外。

    “大人,我們還要繼續向北前往鹼場堡嗎?那邊的景象與這邊差不多。”徐晉對眼前的景象並沒感到驚奇,因為他之前巡邊經常來這裡。

    “已經離鹼場堡不遠了,就去看看吧。”楊林說著勒停戰馬,手搭涼棚觀察四周的山勢和地形。

    只見孤山堡的邊牆皆位於東邊,所處地勢不僅險峻而且易守難攻。這裡額定官兵四百七十六名,其中含瞭守官兵七十五名。可惜面對喜歡集中優勢兵力作戰的後金軍,這點兵力都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楊林看了半晌後對張魁武等人道:“正是這些城堡和墩臺,讓我遼東官軍星羅棋佈的分散各處。打,集中不了兵力形成拳頭;守,兵力單薄被各個擊破。以致城破人亡損兵折將。你們記住,建虜能在局部集中兵力突破一點,那麼我們也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積小勝為大勝!但前提條件是我們要把兵練好。否則一切免談!”

    “是,大人!”張魁武等人有些話雖聽不明白,但還是齊聲應道。他們這些人只認得一點,楊林怎麼指揮就怎麼幹,保證錯不了。

    “防禦作戰大致分為積極防禦和消極防禦兩種。積極防禦就是常說的不能站在原地捱打,要找準機會不斷進行反攻,不能讓進攻方放開手腳全力作戰;消極防禦與積極防禦正相反,就是傻乎乎的站在原地捱打。結果就是被進攻方用盡各種方法打趴下。此乃防禦作戰的大忌!”

    “我等願聽大人聆訓!”張魁武諸人知道這是楊林在教他們用兵之道,所以俱是凝神屏氣的細聽。

    “積極防禦的典範戰例,當首推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守雍丘、寧陵和睢陽之戰。尤其是雍丘之戰,堪稱歷朝戰史之最。每每讀其戰記,都讓我對張大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他把如何守城和殺敵的計略用到了極致,真是千古奇才!”

    楊林說到此處把眼微微閉上,彷彿沉浸到當年張巡死守睢陽的慘烈戰場之中,隔了好一會兒才道:“我為何與你們說這些?便是因為如今建虜羽翼已豐、尾大不掉。今後官軍在野外與其浪戰已絕無勝算,勢必要依託城池與其交戰。而這就需要我們象張大人當年一樣,做到守中有攻、攻中有守,積極防禦、堅決抗戰。決不能困守孤城被動挨打!”

    “謹記大人教誨!”張魁武等人知道自己是大頭兵一個,沒啥文化水平。但是好在他們好學,但凡是楊林講過的古今人物和戰例,都會記在心中。然後私下去找徐晉求教一番。當然,徐晉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也還是要請教楊林。

    “多瞭解古今軍事大家和戰事戰例,總結前人經驗教訓,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立於不敗之地。努爾哈赤自稱喜讀《三國演義》,說不少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