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 作品

第四十章 何去何從

    (本章未完,請翻頁)

    日便會給與他們本人及家人,你自不用擔心。”

    “哦,那就好。”楊林松了口氣。只要朝廷別做卸磨殺驢的蠢事就好,否則以後還有誰會去賣命打仗。

    這時張應昌從桌案上拿起一封信,讓親兵交給楊林道:“我把你留下便是轉交這封信。這是遼東兵備禦史監軍張銓張大人寫給你的。”

    “多謝守備大人轉交標下的信件。”楊林忙上前雙手接過,打開火漆抽出信紙仔細觀瞧。

    原來張銓與楊欽既是同鄉又是好友,倆人一文一武處的極好,互相登門拜訪也是常事,所以他自楊林小時候就認得。當他從蔣川等人那裡得知楊林去鐵背山找父兄,便認為他們父子四人深陷敵陣早已殉國,為此哀痛不絕兩日不進水米。

    幾日後張銓巡視備禦公署,正好碰到李丁拿著莽阿的首級和楊林的信物來領賞。從他的口中方知楊林未死,心中自是高興不已。後來又根據孫通送來的塘報,大致瞭解了事情的全部經過。

    張銓出於對楊林的愛護,也不希望自己好友的後代再遭受什麼危險,所以在他的運作下,給與了楊林最多的賞銀並升為把總一職。

    張銓信中大意是楊欽已經殉國,那麼作為他的好友就有責任為他安排好家事,所以給楊林今後安排了兩條路。

    第一條路是楊林就此解甲歸鄉,娶妻生子伺候母親於床前,為她養老送終,等正千戶世襲的文書下來也算有了終生的保障。他是最希望楊林走這條路的。

    第二條路是楊林繼續從軍為國效力,但是遼東的形勢不容樂觀,有隨時殉國的風險。所以為了降低和規避這種風險,他將楊林安排去遼東半島最南邊的金州衛,以把總職管備禦事頂替文濟武的空缺。

    只要不出錯,幹上一兩年後再去京師參加兵部的考核,便可轉為正式的正六品備禦一職。

    張銓在信中最後告訴楊林,這兩條路都已經為他鋪好了門路,不管選哪一條都可以直接和張應昌說,可隨時動身離開鎮江堡。

    楊林看完信後陷入了沉思。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第一條路是最好的。誰不喜歡一天啥事沒有,然後到了日子就有銀子拿。可從現在開始,那裡還有太平日子?

    那麼選第二條路,自己真不敢保證歷史會發生變化。就如自己給劉綎送信,本以為他們可全身而退,結果卻在富察全軍覆滅。

    不過歷史還是有變化的。至少馬進忠和三百多名官兵就躲過了此劫。這就好似歷史是一座大山,在自己不斷的撬動下終究會有一絲鬆動。

    有些事情不去努力改變,會留下終生遺憾的。那麼,就選前途莫測的第二條路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