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 作品

第十二章 修羅戰場

    農曆三月初二下午未時末刻,楊林來到距鐵背山三、四里的一處樹林。在這裡遙望鐵背山,只見天色低沉、烽火未熄。天空中盤旋著大群的烏鴉,它們獨特的叫聲平添了幾分恐怖和驚悚。

    山頂至山下,蘇子河畔至瀋水岸畔,無論是溝壑還是草木中,橫七豎八的倒伏著無數屍體。有失去主人的戰馬彷徨無助的發出幾聲悲鳴,彷彿在呼喚主人的亡魂。

    舉目四望,皆是殘破的戰旗、染血的兵器鎧甲、汙穢橫流的臟腑、血汙滿身的戰死者、刺眼奪魄的血坑,這一切都提醒著人們這裡剛剛發生過一場大戰。

    遠處有運載輜重的大車正在燃燒,一縷縷的青煙隨著輕風混雜在時濃時淡的烽煙中,越飄越遠。“噼裡啪啦”的燃燒聲在這空寂的戰場上顯得異常刺耳,更加增添了大戰後悲慘淒涼的景色。

    楊林牽著馬,緩緩穿行在這仿若人間地獄般的戰場中。一縷縷的烽煙在他身旁掠過,空氣中充滿了血腥和焦胡的味道。

    越向戰場裡邊走死的人越多,每前行一步,腳下的泥土都會滲出一汪血水,與泥土混合後也分不清是紅色還是黑色。在一人雙馬的身後,幾行逶迤蜿蜒的印痕逐漸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

    說來也怪,鐵背山上的後金兵早就發現楊林在戰場中穿行。但卻沒有人下山來捉拿他。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大戰過後都已筋疲力盡,不願動彈;也可能是認為他是一名潰兵沒有威脅,隨他去吧。

    面對這屍山血海的戰場,楊林心情沉重。他掏出蔣川贈與他的水囊,將裡面的酒輕輕的倒一些在地上,然後遞到嘴邊一口氣喝下了大半。

    每路過一處血汙遍地、屍體枕籍的地方,楊林都雙手合十默唸幾句,然後再上前仔細查看是否有自己的父兄。

    用他的話說,在另一個人間他已經知曉了這場大戰的結果。但是當他真正面對這一切的時候,他的心還是不知原由的發痛,這痛讓他喘不過氣來、讓他肝腸寸斷。

    他希望這只是一場夢。抱著僥倖的心理,祈望那個人間記載有誤差,自己的父兄其實沒有死。

    因為從進入這片戰場開始,他就發現戰死者幾乎全是明軍,而後金兵的屍體竟幾無可見。這說明建奴打掃戰場將自己人的屍體全都收走了。而明軍將士的屍體可能就要永久的曝屍荒野了。

    而還未完全解凍的蘇子河與瀋水中,起起伏伏、三三兩兩的漂浮著大量浮屍從服飾看皆是陣亡的明軍官兵。至此民間傳言“三年不吃兩河魚。”

    在另一個人間的記載中,薩爾滸大戰三年後朝鮮使臣路過此地,仍可看見明軍將士遍地的累累白骨。風吹雨淋、狼兀鷹啄,其狀甚慘。

    楊林一處處的尋找父兄,又一處處為戰死的同袍送上最後的寄語和祝願。他現在不知空間、不知時間,只是希望在這屍山血海中找到要找的親人。

    現實是殘酷的,一次次的失望和落空,讓楊林焦躁不堪。他知道,敗了,官軍敗了,大明敗了。漢人這次徹底的大敗,將改變後世子孫四百年的命運。

    從春秋戰國開始,曾經輝煌燦爛了三千年的天朝上國;曾經充滿豪邁與自信的炎黃傲骨;曾經衣袂飄飄的章服之美;曾經百家爭鳴的多彩文化;曾經繁如煙海的詩經典籍;曾經布武天下的大漢鐵騎;曾經與君王共治天下的士林風骨;曾經獨步宇內的華夏文明......

    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在韃奴竊國之後徹底沉淪,華夏由此進入黑暗愚昧時代。而彼時,西方已結束千年的黑暗進入文藝復興時期,華夏領先世界的位置從此易手。

    楊林想仰天長嘯發洩心中的痛,但是無論他怎麼想喊都喊不出來。他環顧四周,彷彿看到無數陣亡將士正圍著他。將士們大聲咒罵他,罵他明知道這場大戰的結果卻無力改變和制止,結果害死他們。

    又彷彿看到杜松杜總兵來到自己的面前,滿是笑容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了;接著又看到父親和兩位兄長來到自己的面前,父親上前將他帽上的盔纓捋好,又將佩劍解下放到他的手裡,然後轉身和兩位兄長向杜總兵消失的方向走去......

    “總兵大人、父親、兄長,你們要去哪裡啊?你們等等我啊!”楊林急了,他不想失去父兄,不想失去那些熟悉的人們。他大聲嘶喊著,努力的想挽回一切,但眼前卻是越來越模糊的身影。

    淚水順著他的臉頰不由自主的滾滾而落,雙腿發力向前猛追。他想把父親他們拉住,他要把他們帶回家,可是又抓不到他們。

    他拚命的跑、拚命的追、拚命的喊,直到再也看不見他們一絲的身影;直到胸膛裡再沒有一絲氣息供他喘息;直到身上再沒有一絲力量供他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