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 作品

690、大明的弊病

    楊凡說道:“他們不是因為沒有權力。他們和權力二字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完全沒有關係。他們只是別人行使權力的對象而已。”

    “他們想改變現狀,需要的不是去獲得權力。比如讓兒子去科舉。但這基本不太可能。他們比較現實的做法是獲得權力的庇護。”

    鞏永固問道:“官府徵收他們的稅,給他們加派徭役。顯然不是保護他們的。不知何人能保護他們。”

    “士紳啊,能保護他們的只能是士紳。”楊凡說道。“是不是感覺很顛覆。普遍的看法是,士紳太強是國家的毒瘤,他們剝削百姓,蠶食稅收。搞得國家崩潰。”

    鞏永固點點頭,普遍的看法是這樣的,士紳不納稅,把國家搞得財政崩潰。

    “其實,很多事情你換個角度去思考,就能有新的發現。”楊凡說道:“你從農民的角度去考慮。他們之所以用腳投票,跑去依附士紳。就是因為士紳那裡,他們活的比朝廷治下好。士紳其實是充當了農民的保護者。”

    鞏永固不懂什麼是用腳投票,但他理解就是逃走了的意思。

    初聽有些話,感覺不可思議。但是深入去想,道理也確實如此。要是士紳那裡還不如朝廷治下,幹嘛要投獻土地,去依附士紳呢。

    “所以,真正和朝廷對立的不是百姓,是士紳。”楊凡繼續說道。“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歷史,都是朝廷和士紳爭奪百姓的歷史。百姓被士紳弄走了,朝廷就完蛋了。”

    甚至每個朝代末期的農民起義,也大多是士紳領導的。劉邦和朱元章是特例。但他們的支持者和將領也大多是士紳出身。普通百姓不多。

    鞏永固問道:“那我們為了天下的長治久安,應該去對付士紳嗎。”

    楊凡說道:“那要看你站在誰的立場上。如果你站在朝廷的立場上,必須壓制士紳和朝廷爭奪百姓。就像張居正一樣。如果你站在百姓的立場上,那士紳的存在至少給了他們選擇的權力。他們有了一個讓自己生活過的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