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 作品

369、借兵三

    但最初時,因發射速度的問題並沒有受到多大重視。

    但東瀛各派勢力,在實戰中,很快發現,其傷害力比當時的弓強。

    實戰中使用的弓箭最大射程400米,殺傷距離80米,有效殺傷距離40米,甚至絕大多數士兵用的竹弓射程只有30米。

    相對於此,火繩槍的殺傷距離為200米,有效殺傷距離50米。是由於弓箭的。在對射中會佔有優勢。

    而火炮進入東瀛時間也在這個時期。

    大概在1576年,當時出任大友家的家主的大友宗麟,憑藉自己受洗,加入天主教、並且他積極與西洋人接觸的特殊關係,才得以從葡萄牙傳教士手中率先購入了弗朗機炮。

    他命自己手下的冶鐵工匠仔細研究,最終完成了仿製和國產化,將其命名為國崩配屬到自己的軍隊中。

    他的這番努力沒有白費,很快,這些火炮在豐薩合戰爆發後,艱苦的守城戰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不止一次遏制住了號稱九州最強的島津家,如潮水般襲來的洶湧攻勢。

    弗朗機炮因而威名遠揚,各家大名遂開始大規模的仿製和購進該型火炮。因為東瀛缺乏鐵礦,珍貴的鐵料,不是用來製作武士刀,就是用來製作鐵炮。

    鉛礦也基本很稀少,不太可能大量進口鉛來做彈丸。也不可能用鑄鐵做彈丸。所以,他們只好用精細打磨的石頭球體來做炮彈。

    這種使用火藥發射石頭彈丸的火炮,也被其他勢力稱為“石火矢”。

    不過火炮在東瀛使用的體驗非常不好。

    在平原地區的野戰中,弗朗機炮太大太重了,在東瀛人都很瘦小,體力較差以及缺乏牽引牲畜的情況下難以被部署。

    東瀛人此時身高只有1.3--1.4米。甚至因為太矮,連盾牌都無法使用,所以,我們基本沒有在影視中看到東瀛戰爭場面裡有盾牌出現。

    日本人為什麼會研發大筒這種奇葩的東西。

    自然也是來源於戰場的實際需要。

    日本各家購進和仿製的弗朗機炮,都是從葡萄牙武裝商船上拆卸下來的艦炮。因為不是陸軍用的野戰炮,所以沒有輕型輪式炮架。

    東瀛人性格保守,頑固,而且弊藪自珍。他們缺乏創新力,而過於因循守舊。他們沒有見過野戰炮,自己也沒有創造出來火炮車架。

    佛郎機炮屬於後裝炮,這時候的密封技術非常的不良,導致火藥燃氣在子銃安裝處漏氣,火藥燃氣利用率不足,造成了彈丸威力太小且射程短,一半不超過三百米。

    而佛郎機炮畢竟是火炮,發射一次需要消耗遠超鐵炮的火藥。這對精打細算的日本人也是不能忍受的。

    因為有這些種種缺點,導致佛郎機炮除了攻城和守城外難以發揮價值。在實戰中,就算僅僅用來攻城也效果很差的。射程近,使用成本高,準確率不行。導致一些重金購置的大口徑炮甚至成為了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