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 作品

357、鄭節的貪心

    當天下午的時候,全速前進的星辰號已經到了東海海面。

    今天風向很好,一直是東北風,而陳祖望已經完全掌握六分儀和恆星導航,走直線最近的航線,估計明天中午前就可以到長崎。

    這時候,一條比較怪異的帆船從東南方向駛過。

    這條船的怪異在於,它是一個西方的船體,加上了中國式硬帆的組合。因為中國式硬帆的效率更高,尤其是逆風時,比西方的軟帆優勢明顯。

    瞭望手第一時間就發現了這條船,隨即用旗語通知了下面。

    “老閘船,澳門那邊的船型”陳祖望一邊用望遠鏡觀察,一邊皺眉的說道。

    老閘船是明朝後期,澳門的葡萄牙人發明的,然後迅速在中國東南沿海流行起來。

    華夏的硬帆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這種帆是一種不規則圖形。帆從上到下有一根根的橫樑。拉上拉下,就像百葉窗簾一樣,可隨意增加和減少帆的面積。

    行船時,舵手看風向,所謂見風使舵。

    如果風大時可以少張幾張帆,或升帆於桅杆之半,偶遇驟風可迅速解纜降帆,風變弱時可以把所有的帆都張開。

    除此之外,竹條能使中國帆繃緊,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來說,效果會更好些。

    如果是西方的軟帆,風帆鼓脹太大引起了過多風的湍流,就會使航行的速度減慢。

    著名生物學家李約瑟指出:“中國的平衡四角帆的確是人類利用風力方面取得的第一流的成就。”

    明朝中後期,當歐洲人終於航海來到中國,並看到中國人建造的有許多桅杆和硬帆的船時,他們對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取得了一塊落腳之地的葡萄牙人。

    他們來到中國之後,很快就領會到中國硬帆的諸多好處了,所以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船型,用西方的船體加上中國帆,這種船型叫老閘船。

    葡萄牙人對歐洲的船體也做了改進,使其更加細長,極大的加快了船速。順風經常可以跑出六七節的航速。

    幾乎是普通福船的兩倍。

    當然,和飛剪船相比,還是不夠看的。

    “節爺,你看那邊有條船,看著像是荷蘭船,平甲板的,但是又不太像,而且速度也太快了。”船長老黑漁大聲說道。

    鄭節也看到了那條船,他震驚的看著這條飛一般在海面上行駛的帆船,微微向上翹起的船首,激起巨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