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237 想要爽就得花錢(補更4)

是的,就業保障也是這所初中的重要招牌。

此時中等職業教育已經徹底進入了大衰退期,社會主流聲音也因為教育側重不再有更多的正面描述。

像沙城這種正在進入工業化快車道的城市還算好,有些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完全失去了作用,學生管理也放任鬆懈,學校風評也基本是負面。

張浩南要做的,就是在普高率百分之五十一五十二的當下,可以通過技能培訓正面引導,讓這所初中的畢業生,可以在十六歲之後接受一到三年的技能培訓,最後成為合格的技術工人。

但這有個前置條件,那就是學生不會認為當個工人是“恥辱”,是不如別的崗位。

從整個社會的而言,這很難扭轉風氣。

可要是隻從“五家埭”這個小社會來說,那就容易得多。

哪怕是現在,“沙城食品”的職工,上到副總下到一線銷售員,沒有哪個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有什麼不如人不如意的地方。

張浩南幫員工出頭,用法律之外的方式給他們撐腰,這其中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歸屬感之上的自豪感。

老闆都沒覺得我不上檔次,拿我當人,那別人算個什麼東西,也敢對我說三道四?

這種歸屬感、自豪感形成的氛圍,自然會影響到“五家埭”範圍內的任何群體,當然也包括學生群體。

認知,從來不是個體的事情。

有了這個基礎,那麼十六七歲的小孩在做工時,才不會產生“我是學習不好沒辦法只能來打工”這種念頭,而是“這是我的一種選擇”。

重生前的張浩南,只靠自己也沒辦法扭轉黃有為、黃來有倆兄弟想法,他們當他徒弟好多年,始終有“不如人”的想法,不得已之下,張浩南才督促他們一路自考到成人本科。

可就算這樣,倆兄弟還是會產生自己不如全日制本科太多的想法。

這就是張浩南無能為力之處,因為氛圍擺在那裡,而社會現實也客觀存在。

但現在不同,他是億萬富翁,而且資產增值速度非常驚人,影響力是天壤之別,他左右不了全社會,甚至也左右不了一個市、一個鎮的風氣,可若是隻有一個“五家埭”,那還是很輕鬆的。

在這裡,他通過絕對的實力優勢來影響幾千上萬人的認知,難度有,但不大。

因為可以通過“五家埭”一份子這個概念來包裝,即就算是“五家埭”的打工仔,那也要比別處的打工仔“高級”那麼一點點。

方法不太好,但管用,好使。

初中分校這個計劃是絕對會推動的,田半農願不願意用一中的名義都會推動,所以張浩南其實算是給田半農出了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