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194 牌面(第三更)

這工棚可不是張浩南現在的廠房,而是水泥地磚混牆外加透風竹木屋頂。

當然往後貨幣安置更加變態,那是後話。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從今年開始,就是基礎建設投入不斷加大的時代。

生產製造代步工具,大方向肯定沒錯。

而且還能享受到好多年的原材料價格紅利。

“定型吧,爭取正月初八就能開始試生產。”

現在的流水線設備是比較老的,還需要改造,這兩個月三個學校的機械工程師也是拿了錢就辦事,張浩南的要求是榨乾流水線潛力,極限日均三百五十輛。

當然這個極限短期內是沒啥希望,目前基本上還是分工段裝配,上臺架人工作業達到日均三十到五十輛就行。

一個月能有一千輛左右的產能,基本已經可以滿足沿江兩三個縣級市的農村個體戶需求。

牌價五千元一輛的話,也能有五百萬營收。

其中每個學校能從中拿到一百元,也就是保證產能的話,每個月就能坐等收錢十萬元整。

並且這個錢,只要三方不作死,弄個什麼反華營銷出來,基本只會多不會少。

唯一讓校方不爽的,大概就是收不到別人的專利費,就算法學院願意幫忙,這年頭也是白扯。

所以,校方和建康市政府,最好的辦法就是進一步協助“紫金”電動車做大做強。

畢竟像張浩南這樣遵紀守法的私人老闆實在是不多。

當然了,協助的大前提,也得是建康市屬於營商風氣正常的城市,換成比私人老闆還不講究的地方,那白扯的就是張浩南,甚至已經不是白扯,而是白給。

承擔“紫金”電動車推廣和銷售任務的,是“沙城食品”銷售部,建康這裡有下鄉推廣經驗的銷售團隊基本沒有,就算是種子公司、農藥公司,也沒有下鄉的,都是農民自己老老實實去買。

因為有相當豐富的下鄉經驗,“沙城食品”在沿江地區的農村,如今也是小有名氣,再加上張浩南幫捱打的員工打回來,通知有這麼個項目之後,“沙城食品”也是開了一場動員會。

丁永在慷慨激昂之後,又強調要允許農民個體戶試車,要儘可能帶車下鄉,並且現場演示如何啟動、剎車、倒車、充電等等操作。

一句話,不偷不搶,不坑不騙,進一步強化“沙城食品”的信任度,給“紫金”牌電瓶三輪車吹法螺,那都是順帶的。

所以在此四月份春季推廣之前,樣品車就要先生產幾十輛出來,其中有些還是媒體車,要讓省農業廳、建康市宣傳部、建康市國家計劃委員會以及各高校宣傳部採訪拍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