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385 大混子

“臣附議,蘇杭不僅有織工千萬,還有運河、長江之便。”

禮部尚書楊廷筠自打支持胡桂芳未果,雖然沒被查處卻也整日提心吊膽,輕易不敢在皇帝面前發表個人見解。但這時候也忍不住了,他是杭州人,與沈應文的紹興算得上同鄉,在關鍵時刻必須不能袖手旁觀。

“臣也覺得蘇杭更為恰當。”左都御史許弘剛是浙江東陽人,別的問題不見得要附和浙江老鄉,但這種為家鄉謀福利的好事肯定要一致對外。

“臣以為東昌府更為合適。”

工部尚書劉元霖算是景陽一朝的元老了,也最勤勤懇懇不爭不搶。此時福建派、山東派都是2人,蘇杭派是3人,不算督辦互市的方從哲,就剩下他和通政使王永光、大理寺卿高攀龍沒表態了。

該站在哪一邊呢?他是北直隸任丘人,放眼望去也找不到有份量的同鄉。既然沒本事為家鄉爭取來大好處,就近賣個人情還是可以的。

“臣附議……”一聽劉元霖支持山東派,王永光趕緊跟上。

他也是北直隸人,但有點太靠南了,東明和山東曹縣就相距幾十裡,從口音到生活習慣更像山東人。另外他和楊廷筠一樣也在胡桂芳的問題上站錯了隊,此時哪敢再出頭爭奪好處,就近賣個人情也算不虧。

“……臣雖然不懂織造,可把毛紡廠放在蘇杭肯定不會誤了陛下大計!”眼見山東派已經獲得了4票,高攀龍才開始表態,不出意外,他也想給家鄉添磚加瓦,只是加了個標籤,不誤大計。

九卿加上三位大學士是12票,眼下山東派4票、蘇杭派4票,福州派2票,方從哲已經拿到了督辦的好處,不宜再爭奪其它,還剩最後一位,吏部尚書周道登。

這傢伙確實有點特異功能,自打上任以來每次開御前會議都好似隱形一般,明明在座位上,卻非常容易被所有人忽視。能不表態就不表態,能不發言堅決一個字不說,算是把混這個字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