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019 王皇后(推薦票、收藏都來點啊!)





其實鐘錶的金貴之處主要體現在性能,比如準時準點、整點報時、外觀精美,用料是否考究還在其次。一個鎏金外表,鐵製機芯的破玩意都能被當寶貝供奉在祖宗牌位前面,可見萬曆皇帝的審美格調也高不到哪兒去。




要問光靠明朝工匠,純憑手工能製造出自鳴鐘嗎?目前的材料是否支持呢?答案是百分百肯定。不是猜測,是實踐證明。




洪濤在宋朝就造過鐘錶,裝在塔樓上,錶盤比房間還大;小的基本快趕上民國時期的懷錶了,能揣在兜裡攜帶,百分百都是純手工,且有遊絲機構。




就算此時明朝的金屬冶煉技術趕不上自己穿越改造過的北宋,也差不了太多。懷錶確實夠嗆,比拳頭還大的座鐘真毫無難度。難就難在思路上,只要工匠們肯配合必須手拿把攥。




不光要造出來,還得比利瑪竇帶來的小自鳴鐘更勝一籌。關鍵部位就在擒縱裝置上,也就是讓鐘錶發出咔噠、咔噠聲音的機構。




如果沒有擒縱裝置,鐘錶就無法靠發條提供穩定的動力運轉。這東西顧名思義,會按照固定間隔操縱齒輪轉動,從而把發條裡積蓄的能量有序的釋放出來。




昨天下午洪濤在壽皇殿裡已經看過了,那座大自鳴鐘使用了很原始的冠狀輪擒縱機構,沒有遊絲。自己現在也沒能力把遊絲造出來,卻可以適當的改進擒縱機構,以容易加工、計時精度更高的槓桿式擒縱裝置代替。




僅這一個改變就能把鐘錶行業向前推進小几百年,足夠讓別人慢慢研究、模仿、吃透。等他們會了,自己再弄出遊絲,依舊還是遙遙領先。




“進來……”正琢磨著該如何用古代坩堝去熔鍊銅銀合金,門外傳來了輕輕敲擊聲。




“殿下,該用晚膳了!”正殿大門開了條縫,閃進來個窈窕的身影,款款走到書房門外先見禮再說話,輕聲細語,軟糯糯的。




“哦……你叫什麼來著?”洪濤抬起一隻眼皮看了看,眼熟,好像是娶媳婦時送的兩位選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