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95章 院試(5)




有了這三層意思,那可以闡發的東西是不是就具體了。



普通考生的作文:啊!少女懷春想念情郎。



看過《毛詩》之人的作文:啊,文王渴望賢人輔助,猶如少女想念情郎。



沒錯,逼格立馬像是上了高速路,比那些乘著牛車的人速度快了不是一星半點。



這就是家學的重要性。



考官也會因此分辨出誰是連書都買不起的貧寒子弟,誰是家學淵源的世家之子。



都說科舉相對客觀。



沒錯,【相對】的客觀。



世上哪有什麼公平可言?



你以為高考是階級躍升的機會,沒錯,但那也是少數,更不必說大魏朝這種皇權王朝了。



老規矩,徐鶴心中默誦了幾遍《卷耳》,然後回憶著《毛詩》對於《卷耳》的註疏,



《毛序》曰:“《卷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仳私扼之心,朝夕思念,至於憂勤也。”



徐鶴默記此注後,心中立馬有了全文該怎麼寫的想法。



再加上師伯謝鯤曾送給他的,朱熹的《詩集傳》中對《卷耳》詩旨的概括:“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賦此詩。託言方採卷耳,未滿頃筐,而心適念君子,故不能復採而棄置大道之旁也。”



可以看出,不管是毛詩還是朱熹之言,都在強調詩中主人公的身份是后妃。



相信大部分人,就算沒看過《毛詩》,也對朱子之言記憶猶新。



那麼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只要是用過功的考生,針對這道題,都會選擇上高速公路……也就是都會針對后妃懷文王,或者文王懷賢這兩點展開。



但人云亦云,也就是相當於泯然於眾人。



怎麼樣才能在眾多試卷中脫穎而出呢?



那就只有寫人所未寫。



那麼怎麼又能讓考官知道,自己是讀過《毛詩》、朱子,又能跟別人寫得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