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72章 鹽法(2)




徐鶴對此也能理解,人家就是官僚集團,你指望他跟張居正似的,明明自己就是官僚集團的人,還天天挖官員的墳,最後好了,官員的墳沒被挖掉,他自己被開棺戮屍,悽慘無比!



徐鶴朝他微微一笑道:“有一種方法,朝廷有稅收,灶丁有活路,囤商還四處說你好話,什麼首輔、次輔,什麼太子、齊王全都對這種方法大聲稱讚。最後只有咱們那位陛下沒了蓋道觀的內庫銀,這你幹不幹?”



“什麼?”陳華唿地站起,激動道:“還有這麼好的辦法?”



徐鶴點了點頭。



陳華興奮道:“幹!為什麼不幹?能有這種辦法,我第一個上奏,而且還會找……,咳咳,找一些朝中重臣幫忙說項!”



徐鶴心中大笑,這陳華也是個有意思的聰明人。



因為他知道,任何一種制度,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那麼,兩害取其輕,不好意思,陛下,咱們不帶您玩了!



徐鶴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只要國家、百姓有銀子,我特麼管你什麼皇帝老兒。



到時候至正帝不是不爽嗎?



那你去跟你的大臣們掰頭去吧,於我無瓜。



“徐公子到底有何良策,請速速道來!”陳華差點拉著徐鶴的手促膝長談了。



徐鶴點了點頭道:“我這個辦法叫綱運法!”



“啥?啥意思?”陳華不解。



徐鶴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後緩緩道出他給大魏朝設計的鹽法……綱運法。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灶丁們自產自銷,多勞多得。



當然,這種多勞多得跟徐岱那種完全不同,因為鹽價的議價權由朝廷主導,灶丁、鹽商參與討論,三分互相牽制,朝廷不能強制灶丁、商人產鹽、購鹽,灶丁和商人也有了議價的權利。



三方共管鹽價,相當於後世的招投標,朝廷根據百姓生存狀況設置一個鹽價天花板,在這個天花板下面,由灶戶和鹽商商量價格,灶丁們覺得這個價格能養活自己,且還有積蓄,商人覺得這個價格有利潤,那最終的鹽價就此誕生。



說白了,就是市場和供需關係決定了鹽價,避免了老百姓吃不起鹽,也避免了鹽賤傷害灶丁的利益,且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商人。



這種由商人和灶丁直接參與生產銷售的方法,也避免了行政命令過多,不遵循市場規律瞎指揮的弊端。



陳華聞言點頭道:“讓灶丁和商人參與議價,這個確實匪夷所思,但若真能搞成,好像確實如你所說,對大家都好!”



徐鶴繼續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商人作為三方之一,非常重要,朝廷要辨別商人的購買能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說白了就是這不是小打小鬧,你想參與到鹽業買賣中來,不僅要求你上溯三代清白,還要家資鉅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