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喵嗚 作品

第375章 論大明寶鈔的可行性

 “孫兒有一個想法,其實大明寶鈔的價值無法固定,只會貶值,原因在於和寶鈔綁定的金銀不足。”

 “比如說,皇爺爺讓寶鈔提舉司印了一萬張,一貫的寶鈔。”

 “一張一貫的寶鈔,價值在一兩銀子。”

 “但是寶鈔提舉司的儲備金銀,並沒有一萬兩。”

 “到時候手持寶鈔的人,來兌換現銀了,我們給不出足夠的現銀兌換,自然貶值了,甚至沒有價值。”

 朱炫說完了這些,便往皇爺爺看去。

 眼神裡帶有期許,想得到皇爺爺的認同。

 朱元璋聽了,陷入沉思。

 朱炫這番話,並不難理解。

 大明寶鈔,相當於一個信用憑證。

 擁有寶鈔的人,可以隨時兌換金銀,或者銅錢。

 但是印的寶鈔多了,儲備的金銀銅錢不足,多出來的寶鈔,差不多就是廢紙一張。

 企圖用一張廢紙,來代替真正的金銀銅錢,幾乎不可能。

 畢竟紙的價值不高。

 “乖孫認為,咱應該怎麼做?”

 朱元璋把期待的目光,落在朱炫的身上。

 朱炫說道:“孫兒認為,大明寶鈔不能隨便印,也不是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需要根據我們儲備的金銀數量和價值,還有貨幣具體的流通情況,來印相應的錢,才能保證其價值。如果寶鈔脫離了儲備金銀,脫離了市場流通實際,印得越多,越不值錢。”

 朱元璋微微點頭道:“乖孫說的都對,但咱以前印錢,是因為大明國庫的錢不足,想用這種方式來填補開支。”

 朱炫說道:“現在皇爺爺有錢了,完全可以重整寶鈔提舉司,重新發行寶鈔,樹立起朝廷的信用,再保證足夠多的準備金,寶鈔就能和銅錢、金銀一樣,用於正常消費。”

 這樣聽起來,似乎還不錯。

 但是做起來,還要確立一個,完整的紙鈔體系,過程麻煩得很。

 “按照乖孫的說法,不如直接用銅錢和金銀來交易?”

 “一張紙,讓人很不放心。”

 “紙還容易損毀,失去了價值。”

 朱元璋已經被大明寶鈔傷透了心,做過多次調整,都沒辦法穩定下來。

 到了現在,寶鈔雖然繼續發行。

 但基本屬於擺爛狀態,不管有沒有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