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五十二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

 自然,他聽著趙煦悲天憫人的話,沒有任何懷疑,當即拜道:“若陛下果能勸說北虜息兵,鄙國必有重謝!”

 對現在的高麗而言,任何幫助,哪怕是聲援,都是彌足珍貴的。

 趙煦立刻就微笑起來:“大師不必客氣。”

 然而,他的雙手卻習慣性的摩挲起來。

 這是他在現代養成的習慣,每每他下意識的這樣做的時候,通常就意味著他想要薅某人羊毛了。

 於是,他也就直接的和釋義天道:“若朕果能勸說遼主休兵罷戰,朕只有一個請求……”

 “請貴國借一個無人的偏遠島嶼,與大宋商船往來貴國及日本之間的休息、避風、晾曬貨物之地。”

 嗯,濟州島就很好!

 至於遼國能不能滅亡高麗?

 遼聖宗都辦不到的事情,指望耶律洪基辦到?

 哪裡可能!

 高麗人又不是沒有被遼人攻陷過首都。

 但結果是,高麗君臣遷都再戰。

 地方豪族、貴族和官員,發動部曲,組織兵馬襲擾遼人。

 搞得遼國焦頭爛額,只能撤兵。

 再說了,這不是還有大宋可以輸血嗎?

 到時候,大宋商船可以運著軍械去高麗,給高麗人輸血。

 讓高麗人狠狠的給遼人放血。

 而遼人哪怕知道這個事情,也只能吃啞巴虧。

 因為,他們在過去,沒少幹過這種事情!

 党項人甚至就是在遼國的扶持下成長起來的。

 遼國做的,大宋自也做的。

 只要不說破,宋遼就依舊是好兄弟。

 對於趙煦的這個小小的要求,釋義天甚至不需要請示國內,他自己就可以做主了。

 於是拜道:“設使果能得陛下之助,消弭兵禍,鄙國外島,任由陛下揀選!”

 沒人的荒島,根本不值錢!

 宋國想要借去用來給商船停泊、避風、晾曬貨物。

 很合理!

 給就給了!

 ……

 退朝之後,兩宮帶著趙煦回到大內,循例到慶壽宮小坐。

 趁著小坐的機會,向太后問道:“六哥真打算遣使去調停?”

 趙煦點點頭。

 “萬一遼人不允呢?”向太后憂心忡忡的問道:“如此,豈非會壞六哥的名聲?”

 “母后放心好了!”趙煦微笑著:“遼人會答應的。”

 “嗯?”

 趙煦握住向太后的手,道:“母后有所不知,兒臣已經和範學士、刑學士請教過了遼與高麗的歷次戰和……”

 “自遼聖宗以來,遼主三討高麗,皆無所得,最後只能罷兵議和。”

 “所以,兒臣遣使調停,其實是給遼主一個臺階。”

 “遼主斷無不允。”

 “哦!”向太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對了!”趙煦卻是將這個事情放到一邊,問道:“太母、母后,有司言明日朝覲的使臣中有大理國使者?”

 “嗯!”向太后點點頭:“六哥怎對大理國有興趣?”

 “只是好奇……”趙煦道:“大理國已多年未朝,今次來朝,聽說還貢了佛像為賀,所以想看看,瞭解一下。”

 向太后哦了一聲,太皇太后適時的道:“官家既好奇,明日可在殿上,對大理國貢使,多問幾句就是了。”

 兩宮都沒有見這個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大理國太偏僻了!

 好多年都沒有來朝貢了,這次來朝只是因為大宋南征交趾,震動西南,大理國坐不住了,遣使來朝,投石問路,看看風向。

 而趙煦確實是有那麼一點好奇的心理。

 因為,現在這個時間點,正是《天龍八部》的主線時間線。

 現在大理國的國王也確實是叫段正淳。

 當然了,趙煦知道的,是。

 段正淳沒有一個叫段譽的兒子,也不會武功,恰恰相反,這個大理國國王,早就被人架空了。

 段氏王族在大理的地位,約等於日本天皇。

 權臣高氏不開心了,就送他出家當和尚,再立一個新君。

 作為皇帝,趙煦自然不會將自己的私人興趣愛好和好奇,用來處理國事。

 他對大理國,真正感興趣的,其實只有一個點——那就是現在大理國在西南地區,特別是現代緬甸地區的強大影響力。

 是的!

 大理國,未來的雲南省,在數十年前,曾制霸了整個緬甸,是緬甸土邦們的共主。

 太宗開寶二年,大理國甚至曾在曲靖會盟三十七部,儼然西南周天子。

 即使如今,大理國已經衰弱,不再是那個舊日的西南周天子,但依然對西南地區的土邦,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這就夠了,足夠讓趙煦花一點時間,結個善緣——萬一將來能用得上,這不就賺到了嗎?

 即使用不上,也不會虧。

 ……

 當釋義天在汴京紫宸殿上拜見趙煦的時候。

 在遼國的東京遼陽府。

 大遼北院樞密使、榻母城節度使、侍中兼遼陽府留守耶律迪烈正在秣兵歷馬,積極備戰。

 但是,他的備戰方向,卻和遼主耶律洪基給他的命令稍微有所不同。

 此時此刻,這位遼國忠心耿耿的老將,正盯著一張遼國宮廷的舊地圖,看的出神。

 這張地圖,是從聖宗時代一直傳下來的。

 其上有著聖宗、興宗時代的多次進討路線。

 目標直指生女直各部的活躍地區。

 耶律迪烈的眼睛,在這些地方掃視著。

 尤其是那個上個月來遼陽府朝拜他的那個生女直節度使完顏劾裡缽控制的完顏部領地所在。

 那是個人物!

 耶律迪烈回憶著劾裡缽在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那是個身材健碩,穿著簡陋,言辭粗鄙的人。

 同時,此人不通文法,只會說生女直的土話。

 一開口嗓門就很大,彷彿打雷一樣。

 完全符合耶律迪烈對野人酋長的一切想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野蠻的粗鄙酋長,在他面前卻很恭順、乖巧,總是會想方設法的表達忠誠、恭順。

 當初,初見此人,耶律迪烈也曾被其逗笑了。

 然而,等對方走後,過了幾天,耶律迪烈看書的時候,看到了南朝上次遣使送來的《資治通鑑》唐紀部分,有關安祿山的描述。

 耶律迪烈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然後越想越不對勁!

 於是,他留了個心眼,派出忠於契丹的一些熟女直官員,偽裝成商賈,深入鷹路,去打聽這個完顏部的情況。

 這些人陸續彙報的情報,讓耶律迪烈膽戰心驚。

 那個完顏劾裡缽和其父親烏古酒這麼多年來,一直利用大遼冊封的生女直節度使身份。

 吞併生女直各部,同時還將手伸進周圍生女直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