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零四章 宰相的交易

 而且,司馬光的性格太剛強了。

 在這種事情上,他是轉不了彎的。

 呂公著感覺,真要司馬光來處置,搞不好他會學諸葛武侯,揮淚斬馬謖!

 可問題是——這馬謖斬不得啊!

 斬了,就要出大問題!

 福建的蔡確、廣西的章惇、河東的呂惠卿、揚州的曾布、蘇州的韓縝、亳州的蒲宗孟……

 都會出來搞風搞雨的。

 甚至聯起手來,一起鬥都堂的宰執。

 你們行不行?

 不行就換人,讓真正的國家賢能、社稷大臣來輔佐君父!

 特別是蔡確,指不定會說些什麼樣的陰陽怪氣的話。

 呂公著相信,韓絳肯定也不希望,看到那些傢伙,踩著大家回來的。

 至少現在不行!

 韓絳捧著茶盞,輕輕的品了一口,然後看向呂公著:“說吧,右相,這些人到底在做什麼?”

 他指了指放在他面前的那些文書。

 “宮裡面的太后娘娘,可是震怒不已!”

 “他們做的這些事情,真要被拎出來,放到太陽底下曬曬,可就了不得了!”

 再小的事情,一旦公開了,放到陽光下,都可能釀成災難。

 慶曆新政,不就是因為一樁小小的,甚至都不能稱為弊案的宰相家衙內倒賣廢紙,然後拿著錢去吃花酒的案子被王拱辰捅出來,最終以點破面,全面崩盤的嗎?

 吳充罷相,不也是因為一個和他干係不大的陳安民案而導致?

 王珪暴斃的原因,也只是說錯了話,被人抓住把柄,窮追猛打,不斷擴大化,而心火攻心?!

 呂公著聽著,嘆了口氣,然後親自走到自己的令廳門口,將大門關起來,門窗緊鎖。

 同時讓心腹,看緊了閤門、迴廊,確保沒有人能窺探這個令廳裡的動靜。

 他這才回過頭,坐到上首,和韓絳交底。

 當然了,只是他所知道的事情。

 同時,也免不得用上些春秋筆法,隱瞞一些危險的東西,或者將情節往輕裡說。

 韓絳聽完,嘴角一咧,忍不住搖了搖頭。

 心裡面忍不住吐槽起來:“現在的年輕人,膽子可真大!”

 不過,他年輕的時候,為了升官,膽子也不小。

 在大宋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官場。

 所有人都得隨時準備應付別人的攻擊,也都在隨時準備給別人挖坑。

 因為只有幹掉政敵,自己才能上位。

 所以,韓絳能夠理解,年輕人內心的急躁。

 但理解歸理解,想要他出手幫忙,把這個事情儘可能的平息下去。

 好處,他不能少要。

 所以,韓絳抬起頭,看向呂公著,開始開出自己的條件。

 “左諫議大夫孫升、左正言劉奉世等,必須罷官!”

 呂公著頷首。

 這個是肯定的,不拿幾個闖禍的傢伙出來祭旗,這事情也收不了場。

 “京東路轉運使熊本,當加龍圖閣學士或天章閣待制!”

 這就是在給他的心腹骨幹要好處了。

 熊本加龍圖閣學士或天章閣待制後,等到下半年就可以回朝了,他的資序和級別也都夠格了。

 到時候,操作操作,四入頭是沒有問題的。

 甚至直接進兩府也有機會。

 呂公著遲疑片刻後,還是選擇了點頭。

 但韓絳想要的,不僅僅是這些。

 他既抓住了機會,自然要給自己致仕退休後,做好安排。

 不能人去茶涼,人走政息。

 所以,韓絳開出了他最大的條件。

 “戶部尚書一職,老夫將來想舉薦蘇頌接任。”

 呂公著的臉色,頓時劇變。

 戶部,自元豐改制後,就併吞了整個三司的官署和職權,成為六部之中,最緊要的部門。

 不誇張的說,誰控制了戶部,誰就握住了大宋的錢袋子。

 尤其在現在,官家嚴格控制內庫封樁錢的使用,一萬貫以上支用,就需要都堂宰執簽押,兩宮用印,最後官家下旨才能取用的情況下。

 戶部在誰手裡,誰就等於掐住了都堂的脖子。

 呂公著本來是想讓範純仁或者呂大防去做這個戶部尚書的。

 這樣一來,他們就都可以積累資序,未來拜任執政的可能性就大增。

 也有利於他致仕後,朝政政策的延續性。

 可現在,韓絳一張嘴,就要把這個最肥的位置拿走。

 “蘇頌?”呂公著深吸一口氣,想了想,最終只能低頭:“可!”

 蘇頌,勉強可以接受吧。

 但問題是——蘇頌什麼時候,靠攏了韓絳?

 他不是當今官家信重的老臣之一嗎?

 為了他可以擔任提舉開封府府界諸縣鎮公事,官家甚至開了先例——特旨拜之,典、儀比同拜端明(其實就是比視執政,就差沒給清涼傘了)。

 同時下詔,有關開封府府界的事情、天文局的事情,蘇頌可以御前取旨!

 這是天大的榮譽!更是一種特權!

 一般來說,只有宰執(嚴格來說,是宰相)才有這樣的特權。

 因為,御前取旨,等於蘇頌可以繞開都堂,直接彙報,並得到天子許可後,便宜行事。

 也就是蘇頌從來不用這個特權。

 無論大小事務,都知會都堂,並通過都堂程序上報。

 不然,光這一點,蘇頌就要招惹不知道多少敵視和嫉妒。

 呂公著哪裡知道?

 韓絳在他的孫子韓階一案後,就已經放棄了給子孫鋪路的努力。

 他現在,只想著,保住他的政績和身後名。

 這樣,就算子孫不成器,餘蔭也足以庇其富貴一朝——都躺著吃福利就好了。

 至於他本人,當然想進太廟到先帝身邊待著!

 而蘇頌就是這種情況下,韓絳最好的人選。

 老人、循吏、穩重,同時也喜歡和稀泥。

 蘇頌在朝中,至少可以確保他致仕後,大體政策不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