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斷尾求生

 碰的好,碰到宰執、宮裡面心裡去了。

 板子高高舉起,最後輕輕落下。

 了不起出去一兩年,就可以風風光光回來。

 文彥博這麼些年,就沒有對頭了嗎?

 不可能!

 所以,只要做得好,說不定就可以抱上一條大腿,從此平步青雲。

 哪怕沒有成功,其實也不虧。

 可以樹立一個鐵骨錚錚,為國無懼權貴的形象。

 畢竟,他們是言官,吃的就是這碗飯。

 可哪裡曉得,事情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最初的奏疏,進了宮裡,就石沉大海。

 就在他們以為,這奏疏再也沒有回應的時候。

 卻被人捅了出來。

 然後,短短一天內,就鬧得滿城風雨。

 整個汴京都知道了——有御史上書,請求讓四朝元老,定策功臣文彥博退位讓賢。

 尤其是那個汴京新報的胡飛盤,在這個事情上,上跳下躥,唯恐天下不亂。

 終於是把這個事情,從單純的朝政,變成了民間廣泛議論的八卦。

 於是,天子親倖文府,慰勉元老。

 事情再也不受控制了。

 畢竟,天子都親倖文府了。

 這說明什麼?

 天子認為,國家大事離不開這位平章軍國重事、太師的輔佐、匡正。

 天子是英明的,不可能錯的。

 那麼,就只能是他們錯了。

 做錯了事情,被打屁股很正常。

 所以,聰明的人,現在就該趕緊跑路,去外面避避風頭,等風頭過了,沒有人記得這個事情再說。

 呂陶點點頭:“現在也只能這樣了。”

 “好在,不算全虧。”

 文彥博又不是制錢,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

 總會有人討厭他。

 所以,這個事情他們也不算全輸。

 文彥博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了。

 他還能活幾年?

 等他死了,大家就可以風風光光回來。

 說不定還能借著這個事情,被某些大人物看上。

 他們還年輕,等得起。

 但劉奉世,一直低著頭,沉默不語。

 呂陶和朱光庭見了,非常奇怪。

 “仲馮,怎憂心忡忡?”朱光庭問道。

 他和劉奉世不僅僅是好友,還是知己。

 朱光庭師從國朝大儒胡瑗,和殿帥苗授、翰林學士範純仁算是同門——不過,苗授學的行伍、軍事,範純仁學的是經世致用,而他學的是儒家經義。

 這也是安定先生治學的特點。

 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來教授。

 而劉奉世的父親是大儒劉敞,其與安定先生友善,安定先生在時,經常帶著朱光庭他們遊學四方,拜謁各方大儒,其中就有劉敞。

 故而,朱光庭和劉奉世有著三十多年的交情。

 劉奉世皺著眉頭,說道:“公琰聽說了嗎?”

 “嗯?”

 “都堂已經通過了王子韶任為吏部侍郎的熟狀,已令中書舍人草擬,並呈兩宮……”

 “若無意外,這衙內鑽,就可能要升待制!”

 從考工員外郎,到吏部侍郎。

 這是質的飛躍。

 祖宗之制,礙止法下,這種升遷是磨勘所不能升的。

 因為,跨過去這一步,就摸到待制級別的門檻了。

 制度,六部尚書、侍郎,皆會加館閣學士銜。

 最低也是龍圖閣直學士。

 呂陶和朱光庭聽著,面面相覷。

 “王子韶的熟狀,已經擬好了?”

 “中書舍人、給事中……”

 “就沒有異議?”

 呂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隨著刑恕順利升任翰林學士,他空下來的中書舍人一職,由起居郎範百祿兼任了。

 而在不久前,隨著天子下詔,命都堂記蘇轍姓名,列於堂薄。

 這也宣示著,蘇轍不久將升中書舍人或諫院的左、右司諫。

 這樣一來的話,未來中書省中書舍人,都將是舊黨士大夫。

 範百祿、彭汝礪、蘇轍。

 而門下省的給事中,則早在去年,就已經被舊黨包圓了。

 哪怕後來彭汝礪因為張吉一案,駁回了詔書,因此得罪兩宮,被改為中書舍人。

 但接任彭汝礪的,卻還是舊黨的林旦。

 劉奉世悠悠一嘆,道:“給王子韶寫草制詔書的是範百祿……”

 “範子功?”朱光庭和呂陶驚呼出聲:“怎麼可能?”

 範百祿可是根正苗紅的舊黨!

 乃祖伯,就是國朝名臣——範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