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七十四章 文彥博要被文及甫蠢哭了

 元祐元年四月庚戌(23)。

 章惇、狄詠、苗時中、高遵惠、岑自亭、田仕儒等廣西方面大員,聯名上奏,報告了與交趾和議的條款,並請求朝廷允准。

 這些條款一被公開。

 頓時,朝野沸騰!

 整個汴京城,更是和過年一樣熱鬧!

 這是自王韶開邊以來,大宋所獲得的最大勝利。

 而且,與王韶開邊,靡費數千萬,曠日持久不同。

 此番,章惇南征,前後用時一個多月。

 哪怕算上在京城的廟算和路上的時間,也就五個月。

 軍費開支加起來,也被控制在戶部侍郎章衡制定的預算內——軍賞不過百萬貫。

 可謂是又快又便宜,撓在所有人的心坎上。

 特別是士大夫們,當他們看完了和議的條款,然後從戶部知曉,在大軍南下的那一刻,戶部就已經給御龍第一將做好了預算。

 軍費、各種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以賞賜為名目的開銷,加起來戶部也就列了一百萬貫。

 於是,所有人都沉默了。

 “交趾人真的這麼弱嗎?”他們互相疑問著。

 不少人,都有些躍躍欲試的衝動。

 章子厚,才花百萬貫,用了一個多月,就立下這樣的大功。

 那換我呢?

 我可比章子厚厲害!

 一時間很多人,躊躇滿志,看向南方的眼神都變了。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雨過了,天晴了,又覺得自己行了。

 對文人而言,無論是新黨也好,舊黨也罷。

 即使那些嘴上天天嚷嚷什麼:‘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的人。

 但,若是自己有機會立下邊功。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況且,在很多人眼中,章惇在南方的行為,實在太粗暴了。

 一點也不士大夫。

 居然對交趾士人、官員,大開殺戒。

 若換了我,我必懷柔於此,以恩義拉攏之,用大義感化之。

 令彼等感恩戴德。

 然後再使彼等,於交趾各州之中,與土官、豪族為敵。

 能改土歸流的,就儘量改土歸流。

 即使不能,也要在這些地方,埋下釘子,留下後手。

 哪可以像這個章子厚,一邊揮刀,砍了可能幫助自己的胳膊。

 另一邊還對那些地方土官、豪強優容寬厚。

 據說,只要來投的,都授給官職。

 像是世代盤踞一州的豪族,更是直接承認其地位,奏請朝廷,封其刺史、知州等職,授給官印,命其家族世襲罔替,為大宋羈縻當地。

 這在很多士大夫眼中,這個章子厚,完全是捨本逐末。

 也完全是為了一己之私,而葬送國家社稷大局。

 哼哼!

 若是換了我……

 必不如此!

 ……

 文彥博府邸。

 文及甫正在宴客。

 客人是剛剛回京的權知滑州吳安持。

 這是他的好朋友、好兄弟。

 鐵的不能再鐵的那種!

 因為他們兩個,一起蹲過御史臺,受過那些烏鴉們的審訊。

 兩人很久沒見,如今相會,自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說著說著,難免就聊起了今天轟動汴京的那個消息。

 自然,文及甫和吳安持,哪看得起章惇?

 章惇的身世、地位、陣營,都能讓他們挑出刺來。

 加上幾杯馬尿下肚,兩人就開始指點江山起來了。

 “這章七,乃是其父與其祖小妾偷奸而生的……”文及甫紅著臉,說道:“其行事放肆,素來膽大妄為……遲早有他苦頭吃!”

 吳安持也是陰沉著臉,道:“章七素和蔡持正交好,這兩人在元豐年間,狼狽為奸,坑害了不知多少忠良!”

 “如今,章七僥倖立功,若果真回朝拜為宰相,恐怕蔡持正回朝,也是指日可待了。”

 “哼!”文及甫一聽蔡確的名字,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跳了起來:“這章七怎能為相?”

 “士林物議,第一個就不會同意!”

 最近這些時日,汴京新報、汴京義報,長篇累牘的報道著華陽王家的那些破事。

 在這兩份汴京城影響最大的壟斷性小報的渲染下。

 王珪生前乾的那些破事,都被翻了出來,放在太陽下讓人隨意評論。

 王珪的名聲,徹底爛了大街。

 要不是他人都死了,恐怕會被人開除出士大夫的行列。

 而與側重於報道和深挖王珪家族之前的爛事的汴京新報不同。

 司馬康主持的汴京義報,悄咪咪的開始捆綁王珪、章惇、蔡確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