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程顥的遺言

 對的地方,應該稱讚。

 畢竟,王介甫的學問是如今的顯學,也是大行皇帝最喜歡的學說。

 天子又以孝子自居。

 一味的詆譭、汙衊、攻擊王安石,甚至不顧事實扭曲王安石的文章和學說。

 那麼聰明的天子,怎麼可能被大臣們三言兩語就糊弄過去?

 看不起誰呢!?

 程顥雖然在伊皋書院,距離汴京數百里,但也聽說了那些天子的事蹟。

 所以,要實事求是!

 王安石對的地方要誇讚,要不吝讚美!

 而王安石錯的地方,也要指出來,還要說明為什麼錯了。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後人哀之而不戒之’的悲劇。

 只是這些話,程顥不方便說,他也沒有精力再說了。

 他的身體,已經撐不住了!

 只能希望程頤可以自己領會了!

 程頤聽著,低下頭去:“兄長之命,我當謹遵!”

 “善!”程顥慢慢的閉上眼睛,輕聲說道:“義禮知信皆仁也!”

 “唯以誠、以敬方能存仁!”

 說著,他緊閉的雙眼就彷彿看到了明媚的陽光。

 那是汴京城的陽光!

 他也彷彿回到年輕的時候,坐在他對面的人,正在對著他微笑:“伯淳啊……來與吾再談一次《易經》如何?”

 程顥笑起來:“是子厚啊……”

 “子厚來接吾了呀……”

 他看向對面的人,一身儒袍,清雅且質樸,謙謙君子,如切如磋。

 他手中拿著書籍,和煦的笑著。

 是張載!

 而在張載身後,一個個穿著儒袍的人,都在對著他笑。

 有些人,他認得,甚至是好友。

 伊川翁邵堯夫、安定先生胡翼之、濂溪先生周茂實……

 也有很多不認識的身影。

 程顥看著那些身影,嘴中呢喃著,笑著:“老夫,也是個凡夫俗子呀!”

 “死前,竟也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隨著他的呢喃,那些身影消失不見。

 世界,確實如他們這些儒生所設想的一樣。

 天地萬物,唯禮唯仁唯義而已。

 舍此之外,鬼神不存,神佛不在。

 所以,既沒有什麼地府,也不存在什麼仙界。

 人死如燈滅,唯有道理和經義可以永存!

 這樣想著,程顥就欣慰的吐出了他最後一口氣。

 承議郎、宗正寺卿兼侍講程顥卒。

 臨終遺表,表奏其弟程頤接替他的侍講之職。

 注:歷史上,程顥入京前,曾構思過一個經濟思路,但史書沒有明說。只說‘顥深有意經濟’,盲猜他應該想過一個解決的思路。

 而程頤在哲宗的身邊時候,主張因材施教,也主張靈活教學,而且他經常觀察哲宗的表現,多次上書請求,多安排一些哲宗的同齡人陪其一起讀書、學習。

 從這些方面看,程頤是個合格的教育家——當然,他也有他的侷限性,一個儒者的古板、頑固和對儒家經義、道德的過於堅持。

 所以他也是支持讓哲宗身邊沒有金銀玉器和奢侈之物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