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司馬牛

 “上月老夫在京時,為何無人提及此事?”

 張巽嘆道:“少主言:此乃尊崇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德也,少主又言:待兩位國親至熙河路,當擇吉地營建寺廟,委任高僧主持日夜為多年來戰歿熙河之大宋將士誦經超度……”

 “少主為此,求了兩宮恩典,詔以大行皇帝暫存大相國寺之佛牙舍利,以送熙河,寄望佛法化解戾氣,超度亡魂……”

 “此至仁至聖之事……朝野上下,只有讚頌,無有非議……”

 司馬光聽著,陷入了沉默。

 少主的動機,純聖純仁。

 沒有任何士大夫可以指摘其中一個字。

 可是……

 向宗回和高公紀,去了熙河路,會乖乖的聽從少主之命,只修寺廟,供奉佛寶嗎?

 他們萬一在熙河掀起風浪,製造大戰,釀成禍患如何收場?

 須知,禍患常常就是這樣來的。

 當年王韶開邊,僥倖得了些西蕃無用的苦寒之土,由此卻釀成其後延綿十餘年的戰火。

 無數的血肉和銅錢,都填進了沿邊的邊塞之中,除了千里無用的苦寒荒野,什麼都沒有換回來。

 所以得防微杜漸,所以需要嚴防死守。

 少主才那麼小,正是學習聖人之言,受君子之教的最好年紀。

 若是不幸,高公紀、向宗回真的在熙河路做了點什麼成績出來……

 恐怕,禍患就又要無窮無盡了。

 想到這裡,司馬光就深吸了一口氣。

 “若是老夫主政,寧肯將熙河之地,讓與西賊,換取兩國休兵,與百姓安寧,也絕不讓這等禍患有萌發的機會!”

 張巽人都傻了。

 我的司馬相公,你在說什麼?

 割地?棄土?

 熙寧年間,韓縝被大行皇帝逼著割了幾百裡東關之地與北虜,到現在都還被人罵呢!

 祖宗之地,尺寸皆為王土!誰敢言棄?

 何況大行皇帝屍骨未寒,就要棄其畢生心血?

 少主知道會怎麼想?!

 他雖然才八歲,但有些時候,卻成熟的可怕!

 尤其是涉及大行皇帝的事情的時候!

 沒辦法,張巽只能勸道:“相公,現在還是先想想辦法,如何將兩宮誤會解開……”

 司馬光點點頭:“這是自然……”

 “待老夫入京,到了兩宮面前,自然會解釋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