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六章 兒科聖手

  “汝且去叮囑一番,叫太醫局務必用心!”

  “是……”粱惟簡躬身退下。

  高太后卻是輕嘆一聲,雙手合十,唸了個佛號:“阿彌陀佛,菩薩保佑!”

  此刻的太后,只覺屋漏偏逢連夜雨。

  皇帝重病,公主急病。

  這宮中真是糟糕透了!

  心中頓覺煩躁,卻也不知去與誰訴說。

  嘉佑老臣,都在洛陽。

  這東京城裡,盡是小人、倖進之徒。

  高太后一個也不喜歡,一個都不看好。

  甚至可以說厭棄至極!

  奈何,偏偏如今在京的宰執,基本都是類似小人。

  高太后正憂慮間。

  殿外傳來了張茂則的聲音:“娘娘,二大王在殿外乞問大家龍體無恙……”

  高太后聞言,眉毛都舒展了一些,立刻說道:“傳!”

  二大王就是她的次子趙顥,如今已被封為雍王,乃是高太后最喜歡的兒子,沒有之一。

  ……

  趙煦再次醒來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穿著綠袍公服,戴著交腳幞頭,約莫四十來歲的醫官,坐在他塌前,正在給他診脈。

  往昔的記憶,在腦海翻滾。

  趙煦記起來這個醫官的名字了。

  “錢太醫?”他輕聲問著。

  對方微笑了一下,頷首致意:“臣乙,敬問郡王殿下無恙!”

  趙煦點點頭:“我無恙!”

  腦海中,卻是一陣恍惚。

  想起了,他在新世紀,去那些有著中醫背景的醫院時,從那些醫院的迴廊裡看到的那一個個在迴廊牆壁上,被列為‘先賢’的古代名醫。

  而在那些迴廊裡,趙煦看到過如今坐在他面前的這個年輕太醫的名字。

  錢乙!

  被新世紀公認為兒科先驅,開創了中醫兒科一脈的祖師爺!

  錢乙所研發革新的六味地黃丸,更是在新世紀,出現在幾乎所有藥店的櫥窗中。

  趙煦看著坐在他面前的錢乙,眼神迷離了一下。

  因為,眼前這個為他診脈的太醫,後來在邵聖年間被逐回原籍了。

  不止是錢乙,整個太醫局,都被清洗了一次。

  數十名太醫局醫官被遣散。

  原因?

  很簡單。

  這些太醫,在元祐垂簾期間,與太皇太后身邊的親信內臣入內內侍省副都知陳衍,往來密切。

  為什麼往來密切?因為陳衍的差遣裡有勾當御藥院、提舉翰林醫官局,屬於幾乎所有太醫的頂頭上司和直接管理者,不和陳衍打交道的太醫是不可能在太醫局混的。

  但新黨可不管這些,他們也懶得一一甄別,索性全部發遣!

  很荒繆嗎?

  不!

  這就是黨爭!

  不講是非,不論善惡,不分對錯,只講立場。

  舊黨如是,新黨亦如是。

  往事在腦海中浮沉片刻,趙煦的心思就回歸現實,他看著面前的錢乙問道:“錢太醫,我脈象如何?”

  錢乙將放在趙煦脈搏上的手拿開,然後恭身拱手:“殿下脈象平穩,呼吸有力,舊疾已是大好,往後但需注意調養、保溫,莫要急冷急熱便好!”

  趙煦點點頭,道:“我知道了,我會注意的!”

  上上輩子的他,之所以忽然暴斃,英年早逝。

  就是因為不遵醫囑,將錢乙和其他太醫的告誡拋在腦後,在早春時節,和幾個妃嬪在御花園裡嬉鬧。

  結果,感染傷寒,引起舊疾復發,持續高熱,呼吸急停……嘎了!

  用新世紀網絡上的話說就是:浪死的。

  如今重回少年,趙煦當然絕不會再犯這個錯誤。

  錢乙微笑著拱手再拜,就要告辭。

  趙煦卻叫住了他:“錢太醫今日緣何入宮了?”

  錢乙答道:“臣奉德妃娘娘令旨,入宮來給公主診疾的,恰遇國婆婆,婆婆言殿下昨夜似有咳喘,便命臣來給殿下診脈,所幸殿下吉人天相,脈象平穩,舊疾已有大好之兆!”

  錢乙的話,在趙煦心中,彷彿投下一塊石子。

  “五娘……”他呢喃一句:“我怎忘了五娘呢?”

  腦海中,一個穿著綵衣的小小身影,一閃而過。

  “六哥哥!”那個已經忘記了模樣,只記得很可愛的小姑娘,有著銀鈴般的笑聲,性格乖巧懂事。

  “五娘怎麼樣了?”趙煦問著。

  “啟稟殿下:公主是傷寒之症,臣給公主開了藥服下後,已是出了汗退了燒!當無大礙了!”錢乙拱手答道。

  “是嗎?”趙煦不太相信。

  錢乙頓時語塞。

  趙煦的眼睛,認真的凝視著錢乙,道:“錢太醫,我有些憂心五孃的病情,或有反覆之可能,太醫可以留宿宮中嗎?”

  “這……”錢乙為難起來,他只能委婉的道:“殿下,臣是外臣,非是內臣,這夜宿宮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