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五國秘談

  意大利代表見眾人都一副見了鬼的樣子看著他,一頭霧水的觀察了一下自己的著裝,發現沒有問題,疑惑的問道。

  “不,沒什麼,我只是驚歎於意大利的良心。”法國人非常真誠的搖搖頭。

  帝國主義的最主要標誌,喜歡建立兩套規則,一套管別人的,充滿了壓迫和剝削,一套管自己的,沒有成文規定,自己說了算。

  而意大利,竟然想著的是根據規則去處理這件事。

  誰能一次性拿出一百億法郎?英法俄三國目前拿不出來,美國倒是有足夠的流動資本,卻也不會願意填到這個海峽去。

  二十億美元,能買七十艘滿載四萬噸,裝備八門406毫米重炮的超級戰列艦。

  (按科羅拉多級兩千七百萬美元售價計算,如果真的造七十艘,成本還會降低不少。)

  其實,如果有利可圖,借給土耳其,美國也是願意的,問題是沒有利益點呀!

  土耳其失去所有屬地後,目前還相當混亂,財政收入急劇減少。

  戰爭之前,奧斯曼帝國的名義gdp是美國的二十分之一,財政收入和清帝國差不多。

  戰爭之後,奧斯曼帝國只剩下個土耳其,名義gdp還得降低一半,二十億,讓土耳其還,一百年才能收回成本。

  這可不是沒本的戰爭賠款,而是白花花金燦燦的貨幣,一般等價物!

  華夏帝國可不會收奧斯曼帝國里拉,要麼給華元,要麼給金銀貨幣。

  能拿出這麼多錢,乾點什麼不好?乾點什麼不比借給土耳其好?

  就像現在,讓人突然借個價值八萬億美元的黃金,借給一個非洲戰亂國家,借出去容易,能收回來嗎?

  所以,英法美俄一開始打的主意,就是怎麼在不出錢的情況下,把這件事給攪黃了,或者控制在一定程度內。

  “俄國的損失怎麼樣?聽說華夏人的轟炸規模很大,給俄軍造成了巨大損失。”英國人將話題轉開,看著俄國人。

  “具體情況我並不清楚,我不是軍人,不過傷亡並不大,公佈一兩千人,實際上應該也不會超過三千人。”

  “不過,轟炸對鐵路造成了破壞,進攻會稍晚一些才能開始。”

  俄國人派來的是一名政客,還是戰鬥開始前就在這兒了,並不清楚轟炸到底給俄軍帶來了怎樣的損失。

  “這兩件事實質上是一件事,華夏人像解決來自俄羅斯帝國的威脅,表面上看,他們充滿了攻擊性,實際上這恰恰暴露了他們的弱點。”

  “他們的戰線鋪的太長了,從東部工業區,到烏拉爾山東側,數千公里距離,只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作為補給,所以他們希望快速解決俄羅斯帝國。”

  “只要戰局對他們不利或者陷入僵持,他們就必須考慮讓步來解決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俄羅斯帝國發起進攻,只要俄軍發起進攻,一切都會好起來。”

  英國代表的話有理有據,相當具有說服力,包括俄羅斯代表都信了。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俄國在轟炸中,喪失了前線一半的物資儲備,70%的飛機、80%的燃油、兩百多門大炮、數十萬發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