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一千零三章 帝國的覆滅

  在交換比上,華夏帝國陸軍比倉促到來的德軍要好的多。

  不過,由於華夏帝國陸軍出發的也相當匆忙,後勤補給跟不上了,士兵也相當疲憊。

  另一邊的德軍又相當瘋狂,為了阻擋華夏帝國的進攻,甚至組織起整團整營的衝鋒,雖然傷亡相當嚇人,但好歹擋住了華夏帝國陸軍的進攻。

  隨著支援的抵達,德軍逐步穩固的陣線,並且開始嘗試反擊。

  由於補給品消耗過大,黃正方下令放棄野戰,後撤回科爾馬,縮短防線。

  他們已經攻入了德國境內,任務已經完成。

  圍繞著科爾馬爭奪戰,協約國和同盟國進行了最後一次大型戰役,德軍先後投入二十二個師,大量的戰略物資,向科爾馬猛攻。

  華夏帝國投入四個軍十二個師參與防守,外線還有兩個軍策應。

  最終,華夏帝國傷亡三萬餘人,德國傷亡七萬餘人。

  德軍其實還沒有喪失進攻能力,還能繼續進攻,但是,德國沒有給他們機會。

  七月六日,威廉二世發表聲明宣佈退位:

  “我永久放棄一切作為普魯士王國國王以及兼有的德意志皇帝所擁有的權力,

  同時我解除一切德意志帝國和普魯士的公務員,所有軍官,軍士,海軍部隊,普魯士陸軍以及曾向我作為帝國皇帝宣誓效忠的一切軍事部隊的職務。

  我希望他們能夠幫助在德國掌握實權的人,對抗逐漸逼近的無政府狀態危險、飢餓和外國統治以保護德國人民,直到德意志帝國的新秩序建立為止。”

  威廉二世簽字蓋章之後,離開了柏林,跑到自己的荷蘭表親家“避難”。

  七月七日晴,共和德國成立,實行議會皿煮制,不過其實質上是資本家和貴族們的貴族議會,普魯士軍官團遠程控制議會。

  七月八日,共和德國臨時總統巴登親王將權利交給了社會民主黨領袖艾伯特。

  七月九日,共和德國通過中立國向美國遞交了停戰請求。

  倒不是美國有多大影響力,而是在協約國集團中,只有美國總統威爾遜主張溫和解決戰爭,並且一直在提倡和平解決歐洲問題。

  加上,美國是當下最皿煮的政權形式,共和德國親美也就毫不意外了。

  七月十五日,在經過良久的考慮之後,威爾遜同意了談判請求,並且同意美國出面周旋,達成和平。

  前提條件是,德軍立即退回德國境內,並且解除武裝,不可鎮壓國內的皿煮派人士。

  七月十七日,共和德國同意了威爾遜的請求,不過同時提出要求,雙方休戰,華夏帝國退出德國領土。

  …………

  “英國人在考慮接受德國的要求,並且委婉的向胡西華提了一嘴這件事。”林安民走進辦公室,看著背對著他的劉一鳴,輕輕說道。

  “三萬人吶,按照30%的死亡,一萬人就這麼沒了,還有傷殘的,英國人倒是大方。”

  劉一鳴沒有回過頭,只是淡淡的盯著日益繁華的城市。

  經過十幾年的建設,長安已經成為了一個相當現代化的大城市,寬闊的街道,整齊的建築,川流不息的車輛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