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九百九十八章 德國人的佈置


                 四月二十一日,繼華夏帝國開始進攻後,英軍也開始了進攻。

  英軍在美軍身後的兩個師分從南北兩個方向,向前搜索前進,進度有些緩慢。

  這一塊原本是美軍的駐地,後來美軍大部被德軍打散了,剩下的也到處亂靠,原本的駐地已經成為戰場。

  英國進攻兩天之後,法軍也開始了進攻,規模比英國大一些,六個師分成兩部分,在法軍南北兩端開始進攻。

  同日,意大利人翻過阿爾卑斯山脈,配合南端俄法軍,對德軍側翼進行了騷擾。

  一時之間,歐洲的戰火重新被點燃,協約國在多個節點上對德軍發起了進攻。

  德軍不得已之下,開始收縮防線,集結機動兵力,準備隨時應付協約國的大規模進攻。

  同時,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在考慮,發起一次進攻,以牽制協約國兵力,試探協約國的進攻方向。

  奧匈帝國知道時間來到關鍵節點,開始瘋狂的對意大利發起進攻,不過由於山脈阻擋,意大利雖然打的有些慘烈,卻始終沒讓奧匈帝國軍隊繼續前進。

  這樣緊張的時刻,甚至連希臘都又派出了兩個師向北進攻,然後這兩個師又進了奧匈帝國的戰俘營勞動。

  在所有人都在進攻的時候,有一個國家就顯得很扎眼了……

  “美軍的失敗只是一個意外……”

  “我們會洗刷這個恥辱,重拾信心,鞏固美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

  “我們將進一步投身於戰爭中,為了正義和榮耀而戰……”

  “阿美莉卡人民,是不怕死的……”

  威爾遜就美軍潰敗和當下對美國不利的輿論情況,在國會接受質詢時,又開始了演講。

  不過說到底,西方政治就是這樣,重要的是演講。

  “總統先生,我們要如何洗刷這個恥辱?現實擺在這裡,我們已經向德國人的戰俘營裡送了數十萬人,還要繼續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我們可以往德國送一千萬人,不用戰鬥,直接投降,德國人養不起這麼多人口,也提供不了足夠多的工作。”

  一名議員起身,質疑威爾遜的演講中最大的弱點,美國軍隊的戰鬥力。

  一次是意外,兩次是巧合,要是出現第三次呢?

  “是的,軍隊的戰鬥力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不能放棄,更要去戰鬥。”

  “我們不能讓別人一提起美國軍隊,就把它和弱小、無能聯繫在一起。”

  “這樣的話,我們如何保證阿美莉卡不會遭受侵略?有不少人正虎視眈眈的對著我們。”

  “擴大軍隊規模,完善訓練方式,更換更加現代化的武器,這是保證阿美莉卡安全和國家利益的唯一方法。”

  “這是,為了阿美莉卡,所做出的,沉痛的犧牲。”

  威爾遜冒著巨大風險,說出了這番話。

  要穩妥,他也有穩妥的方式,例如降低增兵比例,以其他條件,尋求英法的理解,藉助英法的手救援被俘虜的美軍。

  不過這樣的話,美軍就永遠都是二流軍隊,美國也是一個二流國家。

  威爾遜相信,未來的美國人,一定會把他評價為最遜的總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