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九百九十五章 崩了

  間隔那麼遠還能看到,當然不是蚊蟲,而是一艘艘來來往往的商船。

  和往常這些商船一路向西狂奔不同,相當一部分商船此時都是向東南航行。

  他們會在越過婆羅洲南部的小半島後,轉頭向東或者北行駛,將大量的貨物送到東部中太平洋諸島、蘇拉威西、呂宋、琉球、一直到華夏地區。

  這是自開戰後,生產快速擴大以來,華夏帝國的工業產品第一次大規模流入市場。

  隨著物資逐漸豐富,黑市的存在感被擠壓到最低,物價也大幅度降低。

  市場上終於有了足夠的貨物,貨物的價格還大幅度下降了,刺激了消費。

  錢從在金融空轉而正式流入市場,穩定貨幣抑制通貨膨脹的同時,刺激了二級市場,整個市場就此盤活。

  這些貨物,一部分是新增加的產能,一部分是劉一鳴從歐洲剋扣的產能。

  他的目的是刺激美國的生產能力,進一步刺激。

  戰爭中對於物資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特別是這種大型戰爭,本就是物資黑洞。

  美國有龐大的產能能應付這個黑洞,這是他的優勢,在戰爭期間,馬力十足的生產著各種優質的劣質的產品,生產極度繁榮。

  但是戰爭不是永久的!

  劉一鳴一邊刺激美國,讓美國擴大軍隊規模,增加軍費開支,另一方面又不斷的讓出歐洲的市場。

  這樣,會大力刺激美國的生產力發展。

  戰爭時期當然無所謂,只要有產品,給貸款,英法根本不問價格,通通包圓。

  他們現在沒時間思考未來的事,製造自行車的工廠都改成了製作機槍和飛機的工廠,那還有時間思考這些?

  但是戰爭結束後,英法還會像這樣繼續高價進口劣質產品嗎?

  失去了市場後,美國如何釋放戰時擴充的龐大產能?

  戰爭結束後,裁軍問題才是美國必須考慮的第一重大問題,這麼多人,裁軍也是一筆龐大開支。

  雙管齊下,劉一鳴相信,這些絕對會讓美國焦頭爛額。

  …………

  “我們的目標是在索姆河一線推進,一直推進到原先陣地所在的位置,特別是,前美軍駐地。”

  “據可靠情報,德軍在這個駐地駐紮了三個師,正面防線上,也有德軍七個師防守。”

  “也許德軍並不是齊裝滿員的,但是人數也不會少,不要放鬆警惕。”

  “我並不介意將你們的骨灰運回國,但是,我很介意進攻失敗的消息。”

  “阿美莉卡需要美軍做出它應有的貢獻,不惜一切代價,完成這次任務!”

  安德烈在遠征軍高級軍官會議上,對著美軍一眾上校少將怒吼著。

  這三個月來,承受壓力最大的,無疑是他了,遠征軍司令官被免職,他暫時替代。

  說是暫時替代,其實就是個靶子,如果能做好後續工作,那就沒問題,還能收穫一個好名聲。

  要是做不好,那麼,之前的失敗又多了一個有分量的替罪羊。

  士兵們的不屑、上面不管、盟友的嘲笑、國內報紙的謾罵,都刺激著這個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