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九百五十七章 抵達法國

  但是,如果這個聯盟辦成了,華夏還是得加入,並且拿到一個常任委員的位置。

  畢竟它能辦成,就能發出一定聲音,代表著大義。

  “已經七月了呀,德軍快打不動了吧?”劉一鳴點了點頭,說了和話題毫不相干的話語。

  “派兵前往歐洲嗎?奧斯曼人的裁軍進行的很慢,貿然擴大戰線,會很危險。”孫載之聽出了畫外音。

  林安民承諾,聯盟成立那天,華夏帝國必然會派兵前往歐洲,與德國作戰。

  這麼久了,孫載之還以為英法都放棄了,畢竟沒聽到任何風聲。

  但沒想到,這兩天英法又把他擺了出來,並且是一個更加完整的計劃。

  “奧斯曼內亂已經發生,革命派、青年土耳其黨、皇權一派,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雖然前線兵力還在,失去了後勤,他們連一次像樣的進攻都無法組織,沒有問題的。”

  劉一鳴搖了搖頭。

  時機大概已經成熟了,德國可能還有抵抗力,但是派兵並不代表第一時間進攻呀!

  “對了,我需要招募一些罪犯、日本人、泰國人,前往歐洲作戰。”

  “不然一點傷亡沒有,總歸是不太好看的。”

  “是!我立刻去做……”

  聽到劉一鳴的話,本來準備反對的孫載之一下就閉嘴了。

  其實要論的話,孫載之是政府中的鐵桿強硬派,只是由於先天原因,比較內斂。

  這種情況,在華夏出身的官員中很常見,他們信奉傳統的以和為貴,即便是爭,也愛留一線生機。

  你要是讓王旭來,留生機?骨灰都給你揚了!

  東南亞華人起初還保持著溫良恭儉讓的優良傳統,直到殖民者到達,華人和土人的矛盾逐步被激化。

  多次血腥事件,殖民者對華人的壓迫,讓華人知曉,溫良恭儉讓已經不再適用了,才開始改變。

  不過,華人對外包容性更強,例如真心向著華人的部落或族群,目前已經融入了帝國。

  而反抗的嘛,已經融入了這片土地。

  王旭下手,從來都是抱著趕盡殺絕去的。

  這是華人的復仇,也是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規則。

  至於華夏,包容性很強,但是骨子裡的蠻夷之辯,不是三兩年就能消除的。

  經歷了元清及革命,針對滿城的大復仇結束後,華夏迴歸正軌,說到底都是幾百上千年的兄弟。

  而對日本人,或者俄羅斯人,就不是三天兩天就能接受他們的了。

  …………

  七月初,華英法意等二十多個國家簽署國際聯盟條約,國際聯盟初步成立。

  初步確立華英法三國為常任委員,戰爭結束後討論是否加入第四委員國。

  意大利為此而努力著,咬緊牙關發動了一次進攻,然後失敗了。

  七月五日,一艘運輸船從海法啟航,這艘運輸船一出發,就有英國地中海艦隊的驅逐艦隨行護航。

  七月十二日,運輸船在經過一週晝夜不停的航行之後,在馬賽靠港。

  這艘運輸船除了帶來了一些石油外,還帶來了一支穿著綠色軍裝的軍隊。

  “稍息。”

  “立正!”

  “報數!”

  “一!”

  “二!”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