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九百四十章 葉卡捷琳堡爭奪戰(一)


                 九月一日,英法同德國新一輪談判開始。

  到這個時候德國已經堅持不下去了,戰線雖然維持著,但是從興登堡到任意一個參謀都知道,他們還能戰鬥的時間不多了。

  四年戰爭的消耗,已經讓德國人力和戰略資源完全枯竭,大部分兒童營養不良,每天都有人被餓死。

  不過,由於德國在戰爭中佔據著優勢——擊敗俄國,戰場在法國。

  德國上下對這次戰爭有極大的期待,興登堡也無法做出巨大讓步來結束戰爭,不然這將是統治階級的崩潰。

  如果這樣,對於容克貴族和德國資本家們來說,和戰敗也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新一輪談判一開始就陷入僵局。

  英法同樣十分期待戰爭的勝利,英國人的報紙上曾登出“去他的債務,這場戰爭我們非贏不可”,還是頭版頭條。

  狂熱的情緒已經將參戰國裹挾,誰也不能阻止民眾追尋戰爭的勝利,任何擋在戰車前面的個人和組織都將被碾碎。

  就像日本,日本人並不傻,在戰鬥持續失利時就已經在想辦法體面結束戰爭。

  及時結束戰爭,還能保留更多戰利品,即便承認戰敗,至少朝鮮還能站住。

  在中途島之後,只要日本做出足夠多的讓步並退出東南亞,約束海軍規模,在太平洋爭奪上向美軍低頭,美國人一定會同意的。

  別扯什麼盟軍,什麼正義和榮耀,美軍有什麼正義和榮耀可言?

  可惜,小日子狂熱的情緒不允許任何人投降,哪怕是天蝗也不行,打到最後,小男孩和胖子讓日本人徹底清醒,才坐下來談投降的事。

  英法德目前的情況就和小日子差不多,民眾已經為戰爭付出了巨大代價,任何一點讓步都有可能導致政府垮臺,甚至爆發革命。

  英國和德國在警惕曾經出現在法國和俄國的事,法國也在警惕帝制復辟——拿三帝國就是復辟來的。

  法國的保皇派力量一直不弱,特殊時刻能和共和派分庭抗禮。

  拿三帝國是上一次投降而消失的,若是這一次再讓法國人不滿,巴黎老區或者帝制復辟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談判只進行了短短十天,就再告一段落,各自回去準備新一輪進攻。

  “我們必須給我們的盟友足夠的支持,支持他們在對抗德國人的正義事業上堅持下去!”

  喬治·勞合在談判結束後在下議院發表演講。

  同時通過了對法新一輪貸款信用授權,和新一期五十億英鎊特別戰爭國債的發行,用於明年的戰爭。

  而在此前四年的戰爭中,英國自己的軍費總支出不過一百億英鎊而已。

  法國由於戰爭的破壞,金融體系遭到極大的打擊,四年的戰爭也讓其沒有恢復能力。

  四年軍費總開支兩千五百億法郎,因為戰爭在法國國土展開又損失了上千億法郎,巴黎金融家們攜帶資金外逃美國又失去了數千億法郎的流動資金。

  (英鎊兌法郎一比二十五點二二)

  如果不是英國提供資金支持和華夏提供物資支持,法國已經無力繼續進行戰爭了。

  正因為如此,法國才更不能停下來,更不能戰敗,不然法國就完了。

  “如果我們做出讓步的話,結果不會比戰敗好到哪裡去,法蘭西民族的未來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