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八百八十八章 美國的反應

  古巴和印度的區別,也許是英國人派了總督,而美國人只派了顧問團吧?

  說那麼多,美國人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的根本原因,是為美國商業資本服務,而非所謂世界和平。

  從關於對同盟國的各種要求就能看出來,他們不是希望調停,而是直接將同盟國當做戰敗國處理。

  根據其提議,德國將放棄比利時、法國、俄國等德國東西方向目前還在並且戰爭結束之前都在德國控制下的戰利品。

  奧匈帝國將分裂成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多個國家,其國土還會被意大利、波蘭、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多個國家侵佔。

  但是到目前為止,奧匈帝國的多方面作戰,都還保持著優勢,他們可能接受一個讓自己解體的方案嗎?

  奧斯曼人的民族自決更是可笑,奧斯曼帝國有多少個民族,恐怕美國人都不清楚吧?美國人能允許自己的各州進行民族自決嗎?

  真是搞笑,如果美國人真這麼覺得,就不會有獨立戰爭出現。

  最初的十三州聯盟時稱各州有加入或退出的自由,但是1861年,南北戰爭即將開打,美國直接就通過了《反脫離聯邦決議》。

  1869年,美國法院裁定“任何州都沒有脫離聯邦或與其他州組成新聯邦的權利”。

  真的民族自決,那麼美國這樣沒有主體民族的國家就不可能存在,印第安人、夏威夷人、猶太人以及後來的德克薩斯人、加利福尼亞人都表示這是一個笑話。

  基於民族自決,不過是美國為了刷好感,以及搶市場的行為。

  問題來了,過去六個月中,威爾遜做的一切準備,都是如何提升美國的重要性,以在戰爭中撈取好處。

  六個月的時間,美國海軍成功補足了缺額人員,海軍終於有了足夠的人手來開動戰艦,不過陸軍依舊維持在十三萬人的規模。

  國會能夠容忍總統恢復甚至擴充海軍,因為海軍即便叛變或者投向某一政治派系,問題也不大。

  而陸軍如果投身另一派系,那就麻煩了。

  威爾遜也沒管陸軍,威爾遜目前還沒有決定要不要加入戰爭,也沒有考慮該以什麼模樣加入,自然不在乎陸軍。

  “蘭辛,我們遇到麻煩了。”威爾遜正坐在總統辦公室中無聊的玩菸斗,看到國務卿羅伯特·蘭辛進來後才坐正了身體。

  “是德國人取得的勝利嗎?”蘭辛毫不客氣的坐了下來。

  1916年大選威爾遜以保持中立為口號,加上戰爭提升了工人收入,以微弱優勢取得勝利,從而取得連任,蘭辛在其中出力不小。

  “威爾遜,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麻煩,最近幾天時間,美國設置在倫敦和巴黎的銀行都快被擠爆了,粗略估計,有數億美元的資金湧入美國。”

  “股市都要爆炸了!股票交易所裡擠滿了人,生產在不斷的擴大,工人們的收入在增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不是嗎?”

  蘭辛用美式誇張的手法形容著這幾天的美國的情況。

  大量資金湧入,卻沒有地方去,只能湧入股市,加上戰爭的刺激——美國人認為,英國人會加大戰爭物資進口,股市蹭蹭蹭的往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