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八百八十章 需求劇增的德國人

  “對哈泰進行的初步搜索中並沒有發現有人埋伏的痕跡,工兵正在進一步查探鎮內是否存在地堡和炸藥。”

  “機場電話,空軍起飛了兩架偵察機,十五分鐘後抵達哈泰上空,攻擊機和戰鬥機已經加註燃油,發現敵情雖然可以起飛。”

  哈泰小鎮以南五公里,黃正方和鄭尚青有條不紊的處理著一項項偵查彙報。

  鄭尚青手裡捏著一張紙,彙報一個偵查情況,安全就劃掉,不確定就保留,有問題就打叉。

  時間一晃,已經來到了十月底,這是十月份華夏和德國的第三次交易,規模最大。

  前面幾次交易,除了糧食以外,德國需要的其他物資都是往來商船夾帶過來的,畢竟報價不低,雙方也存在信任問題,量上不去。

  十月初的交易是八點四噸黃金,十月十日,又交付了一批價值八點九噸黃金的糧食、石油、有色金屬。

  這兩次都還好,但是十日的交易結束後,德國人給出了一份堪稱龐大的訂單。

  涉及石油、天然橡膠、化工原料、有色金屬、以及最重要的,二十萬噸糧食。

  前面的主要用於工業直接支援戰爭的資源,德國人並不怕華夏人不賣,之前都賣了不少,雙方鬧掰之前不至於不賣。

  讓德國人心有忐忑的是二十萬噸糧食,以一個國家為單位來看,二十萬噸糧食不多,但是當下在戰爭中,糧食這種硬通貨,華夏帝國會不會賣這麼多,德國人心裡沒底。

  一是糧食價格有限,即便是賣給德國人,也就是比平時貴幾倍而已,掙的不多。

  二是二十萬噸,運輸起來是個大麻煩,一列五十節貨車車廂的火車,能運兩千五百噸,需要八十節這樣的列車才能運足夠的糧食。

  而且這樣的大規模交易非常容易走漏消息,即便德國人已經執行了堪稱苛刻的保密方式,但是華夏人信不信,就不知道了。

  結果德國人這邊把單子遞過去,那邊許輝考慮了一下,詢問了鄭磊阿拉伯的糧食儲備數量後,同意了這筆交易。

  不過因為涉及規模較大,如何交易由鄭磊決定,鄭磊想了想,雙方採取多次交易的方式,分批次完成交易。

  雖然次數越多越危險,但是一次性調集八十列火車,四百節車廂,太過顯眼了。

  作為陸上主要運輸工具,大規模的火車突然調動是很吸引眼球的,這也是為什麼,雙方的交易被限制在一個月三次到四次。

  涉及上百噸黃金的生意,第一批次交易的金額就達到三十噸,這個金額顯然超出了雙方對對方的信任。

  所以,這次交易將採取完全不同的交易模式。

  馬上就要到哈泰了,為了防止黑吃黑,黃正方把偵察連撒了出去,到處偵查有沒有埋伏。

  機場接到了準備作戰的命令,飛行員在飛機駕駛艙內待命,周邊華夏帝國的兩個師的精銳部隊也已經做好了出發準備。

  “向前再開兩公里,那邊有一片開闊地,到了之後原地待命。”黃正方看了看自己身後。

  這次交易主要是交易各種稀有金屬、化工原料、橡膠、石油等,不涉及糧食。

  即便如此,交易量也不小,足足三列重型貨車,一百五十節車廂,其中七十節裝的是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