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八百七十六章

  “大使館發來的消息是,英國人正在內鬥,貝爾福一群人互相甩鍋,自由黨在尋找新的內閣大臣人選,保守黨也虎視眈眈。”

  “夏季攻勢就是保守黨借阿斯奎斯下臺的機會推動的,自由黨想繼續執政,只能同意保守黨的想法。”

  “現在自由黨的內閣又爆出醜聞,保守黨可不會幹站著,目前雙方正在博弈,一時半會兒出不了結果。”

  林安民美美的品著茶,搖頭晃腦的說道。

  “那咱們做的這麼勤幹什麼?不如等英國人表態之後再做出反應。”顧少川疑惑的說道。

  不僅今天他會發表相關言論,接下來一週,外交部都會針對參戰條約和貝爾福宣言的矛盾進行操作,目的是向英國施壓,逼迫英國人承認“貝爾福宣言”無效。

  既然英國人自己都打起來了,自己還需要忙活嗎?這樣的動作是不是太大了?

  “如果我們不表現的步步緊逼,即便新來了一批人,依舊不會承認貝爾福宣言無效,而是會試圖用其他利益來掩蓋這件事。”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林安民笑呵呵的說道。

  這樣的醜聞爆發出去,做久了世界帝國的英國是一定會不滿的,英國不可能看不出華夏人的操作,只是看出多少的問題。

  所以,怎麼結束這件事,比怎麼開始這件事更讓林安民關心,好在這次不是雙方直接爆發的矛盾,皆不涉及雙方的核心利益。

  那麼,只要有一個臺階,雙方就能直接下臺階,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於臺階,劉一鳴和林安民早就給他們準備好了——猶太人。

  這件事的起因是錫安主義者妄圖竊取華夏帝國的勝利果實,以資金為“威脅”,脅迫和欺騙英國外交大臣發表不當言論。

  欺騙是什麼?就是劉一鳴和羅斯柴爾德的談話內容,只要稍微改一下說辭,將劉一鳴和羅斯柴爾德見面的時間提前,英國就是受害者了,面子上也說得過去。

  這麼一來,這件事就是一個誤會而已,既然是誤會,那麼誤會導致的結果自然就無效。

  雖然英國可能會賠上一點點利益,但是不論是英國還是協約國,整體上不會出現大動盪,這才是英國目前最核心的利益。

  這裡面還會引申出羅斯柴爾德涉嫌出賣英國機密,猶太復國主義這個名頭足夠人們發洩不滿。

  這麼巧合的事情,英國人鐵定不會相信這是完全的巧合,但是他們會跟著這個節奏走,因為這樣只會下臺幾個內閣官員,而不會損傷更多英國的聲望。

  而且,還有一個分量十足但沒有抵抗能力的出氣包給民眾發洩不滿,提升國內穩定程度,英國人沒理由會反對。

  除非它是猶太人。

  顧少川恍然大悟,讓那群記者在外交部大門正對面扎帳篷,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聲勢越大,謠言就越多,就越能給英國人壓力。

  壓力到了,加上一點點其他力量的干預,喬治·勞合也保不住貝爾福等同情錫安主義的大臣。

  英國需要錢,但是要錢的目的是維持戰爭,錢不能直接變成炮彈和子彈,英法的產能供應不了英國、法國、意大利(意大利的工業也一般。)俄羅斯的戰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