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八百七十二章 協約國的混亂(三)

  雖然曾經出現了一個猶太人首相,但是那只是血統上的猶太人,本傑明本人包括他的孩子,都是信仰英國國教,而其父親也不是一個虔誠的猶太教徒。

  這樣的首相,並不能給猶太人帶來什麼政治上的便利,猶太人只能利用與日俱增的財富,側面影響掌握權利的權貴們。

  至於作用嘛,有時候有用,有時候就不怎麼靈了,具體可以看阿道夫。

  “歐戰打到現在,歐洲的參戰國們都已經精疲力盡了,這一點我相信陛下比我清楚,因為華夏帝國也在戰爭中。”

  “英國需要金錢才能維持戰爭,他們在全世界尋求融資,而我們,猶太人,正是英國人尋找的人,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向英國提出要求。”

  “或者,由我們提供資金和融資渠道給華夏帝國,華夏帝國再提供給英國,我相信這樣一來,華夏帝國能在戰爭中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比巴勒斯坦和約旦多的多的利益!”

  羅斯柴爾德盡力的想要蠱惑劉一鳴,他說的其實也沒錯,這就是他的底氣。

  戰爭進行到現在,拼的就是資源和金錢,誰的錢和資源更多,誰就能贏得勝利。

  貝爾福為什麼這麼急著拉攏猶太人,甚至願意答應數百年來英國從未同意的猶太人回到故鄉的要求?還是是因為猶太人有錢還掌握著融資渠道。

  “我比較想知道,未來的以色列國,在政治上,有那些訴求,以及其地位如何保證?”劉一鳴聽到還有約旦,表情凝固了一瞬間,然後又若無其事的說道。

  “這……我們會在政治是持中立立場,不參與其他國家事務,保持對周邊國家的友好和和平。”

  “至於地位,我們將同鄰近國家和世界大國們保持良好的國際關係,甚至於盟友關係,除了於猶太人有關的事務,我們不會輕易插手其他事情。”

  羅斯柴爾德結結巴巴的說完,期盼的看著劉一鳴。

  “這樣嗎?”劉一鳴摸出一支香菸,默默點燃後說道,

  “在收復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的戰役中,我的軍隊傷亡慘重,出賣這片土地我無法對政府和將軍們交代。”

  “另外,我們在參戰之前就和其他盟友國家簽訂了條約,對於話語權,並不是看的很重。”

  劉一鳴想看看羅斯柴爾德的開價,以便用來刺激英國。

  如何刺激?很簡單,這種情況下這種規模的交易,不是單純金錢就能衡量的,即便有這個價格,猶太人也不會出。

  他們只會拿出技術或者設備,甚至可能還會給一些貸款什麼的,把事兒辦了還想掙錢。

  很容易理解,錢是有數的,給別人了自己就少了,而技術不會,給別人複製一份,自己也留著原版,而且說不定給出去的還是閹割版。

  而且給出去技術並不是什麼壞事,不提突然得到的技術打壓研發能力,就說標準問題,用了別人的技術,就要接受別人的標準,未來市場的話語權在標準而不在技術。https:/

  對於資本家來說,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事情,給出去技術後,用原本用於這個項目的資金對技術進行迭代,先進技術很快就會變成落後技術,而接受標準的國家,會變成他們新的市場。

  不過對於英國人乃至於歐美世界來說,這種行為相當於背叛,因為這些技術無一不是掌握在歐美各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