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八百五十八章 沙俄帝國


                 “美國駐日本大使與日本副總理原敬頻繁接觸,近期與日本簽訂了一系列秘密條約,我們正在打探條約具體內容。”

  “不過根據我們對日本社會情況的調查,來自美國方面的訂單並不多,且多為代加工訂單,美國人的價格壓的很低。”

  “主要的訂單來源於英國人,通過對國內港口和馬六甲海峽的監測對比,上個月來往於日本和歐洲的貨船不低於五十艘,總計貨物約十萬噸。”

  “向日本輸入的主要是印度的大米,日本輸出歐洲的,主要是一些初級工業品例如衣服,不涉及軍用品。”

  
  “另外,滯留與我國境內的韓國流亡政府最近正在撤離,人員向美國流動,疑似得到了美國承諾。”

  姜旺說完,摸了摸鼻子。

  日本和美國簽訂的條約沒打探清楚很正常,他們兩個都會瞞著華夏,甚至於條約上可能根本沒寫什麼東西,沒有留下書面證據。

  但是韓國這東西,就有些打姜旺的臉了。

  日本戰勝青帝國後,朝鮮便成了其殖民地,然後日本便著手合併朝鮮到日本本土中。

  朝鮮部分不甘當亡國奴的志士離開了家園,在外流亡,並且在光復家園的同一目標下聚集到一起,成立了大韓帝國流亡政府。

  總部就在華夏。

  曾經,孫載之想著將它當做一張牌打,也許有用也說不定,便在金陵劃了一個院子,給他們當做駐地,收留他們,其餘的就不管了,沒想到發展的還不錯。

  日本戰敗,華夏帝國成立之後,大韓帝國流亡政府激動的連著放了好幾掛鞭炮,然後開始上下活動,同時開始爭權奪利。

  就連朝鮮前王室和兩班貴族以及一些商人都派人湧到金陵,希望分一波復國的功勞,人一多了,利益就複雜了,內鬥也就開始了。

  然後,華夏帝國並沒有理會流亡政府的訴求,沒有趁機重新當他們的爸爸。

  講真的,當了朝鮮上千年爸爸,中原帝國有得到過什麼好處嗎?沒有,反而是朝貢體系開始後,一直在吃虧,狠狠的吃虧。

  萬曆年間,一場抗倭援朝戰爭打的明朝賠了家底子,戰爭結束後沒撈到一點好處,所有花費和時候封賞都是大明帝國自掏腰包。

  大明帝國出了名的財政困難,這次戰爭之後,太倉虧空,財政紊亂,無法補充戰爭損耗掉的戰士,導致遼東重鎮兵力空虛,無力干涉女真諸部。

  然後,女真諸部趁機吞併融合,努爾哈赤很快便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女真部族,成為了大明帝國北邊的心腹之患。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大明帝國不得不常年在北方維持龐大的軍隊,沒有足夠的軍隊快速清繳農民軍。

  好容易清繳之後,地方上的生產已經被破壞掉,加之北方尾軍閥和後金大不掉需要軍餉而加稅,再次出現民變,惡性循環。

  沒有這次戰鬥,太倉存銀還超過七百萬兩,加上每年增長的部分,用於賑災還是能救一救的,雖然最終大明帝國會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但是最終崛起的,絕對不是青帝國。

  劉一鳴知道,將這筆賬全部算在朝鮮頭上不是很好,畢竟日本人握住朝鮮,肯定還要進一步入侵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