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八百一十三章 兩個死要錢的


  “許將軍,非常榮幸見到你,我是大衛·勞埃德·喬治,大英帝國彈藥部長兼任戰爭部長。”

  查爾斯名下位於倫敦郊區的豪宅中,許孫明接見了大衛,這是一次非官方的私下會面。

  實際上,90%的外交實質內容都是在私下交流中達成的,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

  “你好,喬治部長,我也非常榮幸見到你。”許孫明和大衛握了握手,然後二人座定。

  “許將軍叫我大衛就好,我和華夏的交流很多,對華夏很感興趣,我和胡大使的關係很好,也希望能有朝一日去華夏看看。”大衛坐下來就開始拉關係。

  “嗯?戰爭部長還負責外交事務嗎?”許孫明驚訝的看著大衛,他來這兒也就算了,如果大衛真的和華夏交流很多,那證明大衛和華夏有外交上的聯絡。

  這個權利就大了,戰爭代表一部分軍事權力,加上外交,也就是沒有財政,不然不就是一個小政府了嗎?

  “戰爭很激烈,帝國不僅要負責英國遠征軍的武器彈藥補給,俄國人也需要靠英國的幫助,我們還要支援一下法國人,現在還有意大利人。”

  “僅僅依靠英倫三島的彈藥產量,是遠遠不足以維持戰爭的,所以對只能對外採購,而我們的最大彈藥供應商,就是華夏。”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大衛微笑著給許孫明解釋。

  起初,上一任彈藥部長是先尋找美國人提供彈藥,後來美國無法滿足英國人的需求,才找到華夏。

  美國的工業規模和工業產值已經在世紀之初超越大英帝國,成為世界第一,但是戰爭爆發時,美國還處於一個非常平和的狀態。

  美國有許多家軍火公司,大小不一,但是主要都是私人軍工廠,其主要客戶是美國普通人,因為美國不禁槍。

  至於美國陸軍?那一小點兒規模,根本養不起幾家軍火工廠。

  一戰前,軍火作為一種工業品和生活必需品(美國有購買槍支的傳統),卻並沒有催生出大型托拉斯企業,軍火在美國數千上萬家工廠中生產。

  因為生產者太多,導致軍火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例如著名的柯爾特,1836年第一次建設工廠,1842年倒閉,1851年柯爾特在英格蘭再次建廠,然後打著英國的名義往美國賣槍,這樣才賣的動,之後才在美國建設新廠房。

  即便柯爾特生產的武器在針對印第安人和美國南北戰爭中大受歡迎,柯爾特的生產經營也時好時壞,一直到生產加特林機槍開始,柯爾特的經營才有所好轉。

  這還是美國首屈一指(在當時)的大型軍工企業,如果是小企業,在南北戰爭之後那段蕭條時間裡就沒了。

  各種企業林立,競爭激烈,導致的情況就是,這些企業單獨的生產線都不大,生產規模如柯爾特,戰前一年也才生產了十幾萬支各類手槍,幾千支步槍或獵槍。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突如其來的訂單,極大的刺激了軍工企業擴大生產,但是擴大生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涉及的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物資採購運輸等等。

  結果就是,龐大的美國,竟然沒有辦法及時有效的交付訂單所需。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怎麼可能?人家是第一工業國,一戰時生產了多少槍支彈藥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