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八百零一章

  這代表什麼?這代表著華夏帝國和各國的海軍競爭又回到了同一水平線。

  一戰到二戰幾十年,戰列艦的變化是什麼?更大的主炮口徑,更高的航速,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全防護加穹甲變成了裝甲盒加重點防禦模式。

  裝甲盒加重點防禦,阿拉伯級已經在做了,而且這些東西,雖然能提高戰艦的戰鬥能力,但是並不能保證華夏帝國海軍的絕對優勢。

  再想憑藉著戰列艦維持華夏帝國的海軍優勢,在英法美等國的工業優勢下,已經不可能了。

  畢竟,武器只要沒有代差,任何質量問題都能依靠數量解決,南華工業發達,但是華夏還沒有什麼工業,無法維持龐大戰爭的消耗。

  畢竟劉一鳴的目標從來不是某一個國家,劉一鳴也相信,真的當其他國家向華夏發動攻擊時,也不會是一個國家單獨上場。

  英國人盯著波斯灣,美國人盯著夏威夷,俄國人盯著北方的平原和港口,就連所謂的盟友法蘭西,怕不是也眼饞著東南亞。

  塔讀@^>

  不過,工人收入更高,有著上升通道,而且一般在城市生活,這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嚮往城市的年輕人,讓他們成為華夏工業的新鮮血液。

  在華夏帝國除南華和夏威夷地區以外的其他地區,工人才是令人羨慕的行業,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優越的農業自然條件。

  特別是華夏地區,農民過的,也就比原來的乞丐體面一些。

  世界大戰給華夏帝國帶來了機遇,大量的訂單帶來了大量的資金流入,帶來了虛假的社會繁榮。

  華夏帝國初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掩蓋了不少矛盾,劉一鳴趁機開始超發貨幣。

  由於戰爭帶來的現金流和資本流入,還有華夏帝國龐大的體量,劉一鳴即便超發了300%的貨幣,還是被市場吃了下去,並促進了市場繁榮。

  超發貨幣帶來的龐大現金流當然能促進市場繁榮,這是任何一個稍微懂得經濟學原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這個繁榮是非常虛假的,一戳就破。

  即便沒有人主動去戳破,隨著時間推移,市場也會給出反饋。

  好在目前有歐洲的訂單支撐著華元的信用,沒有人懷疑貨幣的兌換率,暫時還能頂住。

  數以百億計的華元當然不僅僅流向了市場,劉一鳴把這些錢一部分用來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一部分用來投資科研。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科研是要燒錢的,或者說科研就是燒錢,人類用了四千年才從青銅過渡到鐵器,但是從第一架飛機起飛到登上月球,中間只隔了六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