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七百九十二章 代工廠

  戰前倫敦至日本貨運價格是四英鎊一噸,此時已經漲到四十英鎊一噸,翻了十倍。

  戰前從上海至日本,一噸不過七角日元,現在給七塊也沒人跑,因為滿載過去,卻是會空船回來,白虧。

  所以雖然距離近成本低利潤空間也不小,但是華夏帝國的商船也更願意往遠了跑,例如跑印度,或者直接跑歐洲。

  換算下來單程一海里的價格是低了,但是送東西過去的同時,還能送東西回來,中間還能停靠如地中海、阿拉伯、印度等地的多個港口。

  運費的上漲帶來的就是大副的原料價格上漲,即便有訂單,日本也沒有原料去完成,因為英國人付的定金不足以完成購買原料、運輸、組織生產、運輸等全套步驟。

  或者說,在購買和運輸原材料這塊兒,日本人就被卡住了。

  首發&:塔>-讀小說

  不過,日本的經濟確實在好轉,最起碼日本船商已經接了不少訂單,只是日本人在戰爭中損失了不少商船,加上燃煤價格上漲,好轉的速度並不快。

  或者說,並沒有正常國家這麼快。

  “這屬於進一步合作的具體事項,我不太懂就沒問,打算去商務部問問的。”林安民也不明白日本連啟動資本都沒有,要訂單來幹什麼。

  戰前,日本的棉花產量其實已經遠遠超出了自身需求,是棉花淨出口國,獲得朝鮮後,也在朝鮮大規模種植棉花,要求農民用更多的土地種植棉花。

  但是戰爭來了,不是歐洲戰爭,而是南日戰爭,南華對日本實施了曠日持久的封鎖,日本的棉花無法再出口出去。

  由於棉花出口停滯,大量堆積,原本緊俏的棉花一時之間無人問津。

  棉紡廠和製衣廠等棉紡織工廠倒是能撐住,前後不過一年半而已,日本工廠的人力成本並不高,而且大不了裁員,機械設備還在。樂文小說網

  但是,日本的棉農頂不住,別說一年半,就算是棉花脫手的價格低上這麼一兩分,日本農民都有破產的風險。

  華夏的農民過的悲慘,日本的農民則更甚之。

  在華夏,如果是半自耕農或者就是自耕農,也就是擁有一定土地的農民,過的並不是很差。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1920做過一起農戶調查,以一家五口人計算,家庭年收入低於150大洋為貧困線,在富裕省份魚米之鄉的江省,50%的農戶在貧困線以下,在豫省則是85%。

  但是如果你把這個標準套到日本,那就會發現這個標準在日本不是貧困線,而是富裕線。

  1935年日本的平均民眾收入為150日元,日元的匯率比銀元略微低一些,一日元等於九毛多銀元。

  這是平均收入,一般來說,平均這個詞語是十分賴皮的,隨便那個人和億萬富翁平均一下,那也是億萬富翁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