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六百五十三章 引爆炸藥(五)

  對於德國的工業來說,法國的投資十分重要,法國的市場也十分重要。

  在兩次摩洛哥危機中,法國都動用了金融手段對付德國,效果不錯。

  特別是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戰爭一觸即發,大量資本家害怕風險,從德國撤資,導致德國出現經濟危機,這也促進了德國在摩洛哥的妥協。

  “事情不能這樣下去,德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對法國人妥協,情況必須得到改善。”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御前會議,威廉二世強忍著心中暴虐的情緒,對首相及各大臣、貴族、軍隊高層說道。

  “陛下,我已經確認過了,這次法國人的動作,並不是針對我們。”

  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德意志第二帝國首相,貴族,主和派。

  巴爾幹戰爭時期,在貝特曼的努力下,他與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達成共識,戰爭侷限在巴爾幹而沒有擴大成世界大戰。

  他是一個頗有能力的實幹家,如果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體制限制首相的權利(決定政策的是統帥部,首相只能執行),說不定能避免戰爭。

  例如,他曾多次主持同英國進行海軍談判,多次推動英國人做出讓步,只是由於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的反對而失敗。

  不過也是他接受了軍官團的建議,向奧匈帝國承諾德國會站在他們一方,才使得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採取強硬態度,最終引發一戰。

  “這次不是針對我們的,下一次呢?帝國想要發展,離不開資金,商人和資本家不會因為資金來自法國人就把它拒之門外。”

  “如果問題得不到根本性解決,這樣的事情還會再發生,一次,兩次,甚至更多。”

  提爾皮茨在一旁輕聲反駁。

  首發&:塔>-讀小說

  不少大臣非常想應和貝特曼,但突然發現,威廉二世正用欣賞的眼神看著提爾皮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