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底第六百四十一章 武裝衝突(十一)

  “不如等,以靜制動,小僧再號召高原諸部頭人,騷擾英國人糧道。”

  “後路不穩,英國人要麼分兵,要麼後撤,無論做什麼,士氣低落是免不了的,到時候將軍再打他個措手不及……”

  班禪的核心態度,就是一個“穩”字,這也是一直以來高原人對付英國人的方法。

  雖然高原人失敗了幾次,但其根本原因是他們無法正面面對英國人。

  什麼騷擾埋伏,高原人不是沒用過,也沒讓英國人不敢前進的地步,英國人直接分兵,從多個路線前進。

  這樣一來,埋伏有一定作用,作用有限,最多多添幾個傷亡。

  這次,有著敵“主力部隊”的威脅,英國人不敢輕易分兵,畢竟分出去容易,收回來難。

  萬一沒能及時收回之前,就撞上了趙爾豐,那不是自己送嗎?

  所以,英國人選擇了穩妥的方式,班禪也希望穩重行事。

  班禪的設想,也是十分適用的戰術。

  “並非老夫貪功冒進,實在是,我們拖不起啊!”趙爾豐搖搖頭。

  “此話,從何說起啊?”班禪疑惑的問道。

  剛剛送來的物資他也看到了,長長的馬隊一眼看不到頭,想看不見也難。

  這麼多物資,在班禪看來,和英國人拼一拼消耗,也不是不行。

  “這些物資只是表象,目前,大軍所食皆來自各部供給,但是高原不足百萬之眾,供養五萬人,實在是……”趙爾豐搖搖頭。

  按照趙爾豐的推算,頂多三個月,三個月後,高原人就得開始餓肚子了。

  畢竟,士兵一定是要吃飽的,後勤也是,還有大批馬匹,不能牧馬,馬匹的消耗也是非常恐怖。

  
  起初,他想的也是拼消耗,騙英國人增兵後,小規模接戰,英國人的後勤撐不起。

  但是英國人不是沒上當增兵嗎?這就拼不過了……

  ……

  十一月十日,雙方距離只剩十公里,兩軍偵察兵發生了多次戰鬥。

  趙爾豐便靠著河,紮下了營。

  十一日凌晨,第七師炮團在五千騎兵的護送下,向著炮兵陣地出發。

  花了三個小時,走完了七公里路程,第七師炮團就快速進入了戰鬥位置。

  這時候,華夏步兵也出現在了英國人的視線中。

  在吃了幾顆子彈後,華夏士兵開始就地佈置陣地——出發陣地。

  趙爾豐決定,今天發起一次試探性進攻。

  “報告!炮團回報,陣地佈置完畢!”

  “後勤供應怎麼樣?”

  “通暢!”

  “前線炮兵佈置的如何?”

  “部分火炮已經到位,野戰工事修建的進度有些緩慢,缺少材料物資。”

  “命令前線,正午十二點前,必須做好一切準備!”

  “命令,正午十二點,司令部前移,我要去前線,第一時間指揮戰鬥。”

  “是!”

  ……

  “這些華夏士兵和以前有了很大改變,我們有些麻煩了,援軍到那兒了?”克洛伊用單筒望遠鏡觀察著一千多米外的華夏士兵。

  “預計今天進入亞東,這兩天是別想了,當地人正在瘋狂破壞道路,他們能在一個禮拜內抵達我就謝天謝地了。”哈利也拿著一個單筒望遠鏡。

  大英帝國實在太大了,軍隊也太多了,像英印軍這種暫時不進行換裝的部隊,老東西不少。

  不過並不是說老東西就差了,他們手裡的單筒望遠鏡性能都不錯,放大倍率足足15倍。(在單筒裡很低了。)

  一戰時,還有大量單筒望遠鏡在使用。

  “那我們可能有些麻煩了,這是偵察兵的報告,對面起碼有四萬人。”克洛伊放下望遠鏡,拿出一張紙。

  “四萬人又怎麼樣?五十年前,兩萬不到的英法聯軍,輕鬆擊敗了青帝國超過三十萬人。”哈利撇了撇嘴。(實際是17700人擊敗29萬人。)

  “意大利和奧斯曼爭奪利比亞的戰爭,我親身經歷了。”克洛伊又拿起望遠鏡,又拿出指南針擺在地上,邊看邊記錄著什麼。

  “奧斯曼人的軍隊大部分依舊是不堪一擊,除了勇氣,幾乎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