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三百零一章 軍售訂單

  “日俄還在開戰,馬上開春,今年夏天一定能出結果,這就是日本借款的原因,只要我們出錢,英美會立馬加碼,我們費力不討好,還得罪英美。”劉一鳴說道。

  “對了,青帝國還沒有發軍火訂單嗎?”劉一鳴問道。

  日本這件事南華還是不要摻和的好,不過倒是可以動用情報組織,全面收集日本人的信息。

  “發了,一百門76.2毫米野戰炮,二十四門76.2毫米長管野戰加農炮,四十八門105毫米榴彈炮,單子不大,各部自己就處理了。”許輝點點頭,心不在焉。

  他已經明白了劉一鳴所說的話,日本已經和英美綁定,想通過金融插手日本已經是不可能,說不定還會肉包子打狗。

  密碼伍陸彡74彡陸7伍

  “可以啊!一個重炮團,李中堂挺有魄力的。”劉一鳴一臉驚訝,然後釋然。

  四十八是後來北洋制式炮團的火炮數量,一個師有一個炮團,火力已經極其猛烈,甚至超越歐美。

  但是北洋及華夏都有個問題——缺少大口徑重炮。

  也就是說,戰鬥之中只能靠75炮作為主要火力,混的差的說不定只有37炮。

  但是其他國家的師屬火炮,都在105-152毫米之間,軍屬火炮或者集團軍群戰略支援火炮在152以上。

  一戰時期各個國家都有大量203毫米口徑榴彈炮甚至加農炮,還有305毫米以上榴彈炮,德國更是有420毫米的大貝莎爾,而北洋只有75炮。

  不過這不是大炮迷李中堂的選擇,畢竟李中堂買大炮都習慣了張口就是幾百門。

  而是新建陸軍時期的青帝國已經窮的發慌了,每年那點錢,還了錢,發了鐵桿莊稼,在發了俸祿軍餉,也就剩不了多少了。

  那時候各國軍備競賽,軍火價格上漲,加上禁運,袁大頭能組建六個大編制炮團已經不錯了。

  “四個炮團的規模,因為還要生產陸軍的火炮,所以這些得半年後才能交貨。”許輝想了想。

  讀者身份證-563743675

  “今年馬上結束,總體來看咱們怎麼樣?”劉一鳴關心的問道。

  “要看怎麼看,對外公佈的數據是經濟總體上漲12%。”許輝一下子喜笑顏開。

  “實際呢?”劉一鳴以大佬坐姿坐在沙發上。

  “30%!保守估計!”許輝看著劉一鳴,希望能看到驚訝的表情。

  “不錯,預計明後年還會保持嗎?”劉一鳴愉悅的問道。

  “不敢保證,今年也是得益於大量貴金屬的湧入,刺激了市場,提升了貨幣數量,能夠更好的完成流通,也方便國際貿易。”許輝揉了揉臉。

  大量貴金屬湧入——布爾人前前後後貢獻了三百多噸黃金,貴金屬,以1:5的比例發行了大量貨幣,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不得不說,基礎設施建設確實是短時間內拉高市場內需的最好方式。

  它能帶動鋼鐵,水泥,機器設備等多方面綜合發展,而且基礎設施的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