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二章 坦克定型

  劉一鳴又往工廠去了,去參觀工廠給出的第四代坦克樣車。

  第一代是帶裝甲防護的自行榴彈炮,後來去掉了裝甲,訂購了一個營。

  第二代也差不多,就是把152炮換成了76炮,速度能達到40公里每小時,劉一鳴讓工廠在這個基礎上改進。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第三代又跑偏了,總重40噸的重型坦克,雙聯裝76炮,借鑑了海軍炮塔的結構,人工供彈,機械輔助,靜止狀態下一分鐘可以打三發炮彈。

  火力強大…但這就不是坦克啊!!

  裝甲又消失了,速度也只剩下5公里理論越野時速。

  “只要一門炮,炮塔能夠轉動,帶一定裝甲,可以擋住子彈,手雷,37小炮就可以了。重量要控制下來!咱們因地制宜,在國內四十噸的重量,野戰就是一個固定炮臺。”劉一鳴不斷重複著自己的需求。

  然後一拍腦袋,雖然不知道具體結構圖,但是坦克外形什麼樣他是知道的,忘了畫圖。

  劉一鳴拿起筆畫了三張圖,正面側面上面,三視圖。

  “外形大概是這樣…”

  ……

  劉一鳴圍著新坦克轉著圈圈,炮塔——正常,裝甲——正常,負重輪——五對。

  “嘶~”確認過眼神,劉一鳴倒吸一口涼氣。

  技術員上前介紹著最新款坦克:

  “我們廠充分考慮了元首出示的圖紙,對坦克有了一個充分的認知之後,製造了18號樣車。

  長5.2米,寬3.4米,高2.4米,行軍總重12.2噸。

  火力不太理想,但是已經是能裝備的最大口徑,裝備一門47毫米海軍型速射炮,手動裝填,兩挺機槍。

  為了減重,使用的大功率汽油機,105馬力,行進速度達到28公里每小時,330升大油箱,理論上自持力有200公里,可以支持一整場戰鬥。

  同樣為了減重,裝甲防護16mm正面/12mm側面,正面35度傾斜,側面上部13度傾斜,抵擋手雷,步槍,破片沒有問題。

  炮塔25毫米45°,炮塔周圍裝甲加厚,那是存放炮彈的地方。”

  傾斜是劉一鳴教他們的,16mm/35°差不多20毫米等效,不過防彈效應還要計算相應的彈藥,此時輕武器沒有穿甲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