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政哥我不想學英語了 作品

第392章 科舉考試的規則

  殿試是在天子腳下的咸陽舉辦!所有通過郡試的學子們必須齊聚咸陽!由三公九卿和科舉官員聯合出題,而通過殿試的前六十名成績最優者進行最後一步的測試!

  即是進入麒麟大殿,由皇帝陛下當場親自出題考核,或是問答,或是筆試!而後由皇帝陛下欽點成績最好的三名學子。

  殿試前三名分別是: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狀元!合為三鼎甲!

  三鼎甲享有皇帝陛下親封官職之權,並正式入職朝廷參與朝政!

  而三鼎甲之後至殿試二十名,由朝廷分封至各郡縣赴任郡守或縣丞,二十一至六十名的貢生們則留在朝廷內實習。

  實習期為兩年,期間沒有俸祿與實權,可享衣食無憂!而實習期內若有立功者可提前受封官職!

  反之,實習期內有犯錯懈怠者,若經查證屬實則嚴懲之!

  其次,實習期滿,可由實習所屬之處的上官推薦入職,亦或是由監察御史們根據各位貢生們實習期的表現,綜合後給出入職建議!

  當然,最後的一切皆由皇帝陛下定奪!”張鈺瀾不疾不徐的把科舉考試的所有規則說了出來。

  “各位若是還有何疑問,儘管提出!”說完後,張鈺瀾又補充了一句,就怕有人沒聽明白。

  “先生,這科舉考試具體考些什麼內容?”出乎意料,最先提問的是扶蘇。

  “每次的考試內容皆不一樣,鄉試略為簡易,而後是縣試,郡試,殿試層層疊進!

  當然,考試的核心內容分為三類,其一便是語文,其二是數學,其三是法禮!”張鈺瀾解答道。

  “法禮指的是?”荀子忍不住出聲詢問。

  “法,自然是囊括了大秦的律法與法規,而禮則是儒家的禮義道德!

  我認為,作為一個為民請命,為國奉獻的臣子必須具備這些條件方可使國家更強盛,百姓更安居!”張鈺瀾想都不想的回答。

  “法是國家之根,禮是立身之本,語文是學習的基礎,而數學是創新的未來!”張鈺瀾不偏不倚的說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