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 作品

第86章 人降了,刀沒降



            清廷規定總兵所轄標兵,也就是直屬兵馬只能三千人。

這個領兵數字是有講究的,因為三千人不多不少,用於平亂鎮壓足夠,但用於起兵造反就遠遠不夠。

總兵相當於地方軍區司令,少將軍銜。

下面的副將、參將、守備、千總則約等於校級軍官,但清廷的綠營制度使得校級軍官並不受少將總兵直接指揮,平日多自行處理軍務。

只發生戰事時經兵部或總督、巡撫衙門提調節制、協調歸屬某總兵指揮,方才與總兵之間形成上下級關係。

湖廣現設偏沅、荊州、鄖陽三總兵,三總兵外又有地區負責性質的黃州、承天、常德三副將,實際就是湖南和湖北現在有六個地方軍區。

這就有效限制總兵作亂的可能。

因為總兵除了本部三千人聽命於其外,其它地方的守備力量並不由他管轄。

戰時總兵能夠指揮的兵馬數肯定遠超過其直屬,但由於與調撥來的將領之間沒有直接上下級關係,也很難帶領這些將領造反。

再有以文制武的手段,基本便能確保各省綠營不會作亂。

吳三桂起兵後,長江以北的河南、北直隸、山東、山西實際有過總兵起兵響應的,但均在第一時間被平定鎮壓。

原因就在於這些響應吳三桂的總兵官無法掌握更多的兵馬,形成不了撼動地區的聲勢,以致有的剛起事就被附近不願造反的清軍鎮壓,又或還未起事就被清廷提前捕殺。

荊州地區有個好處,除了荊州總兵外,清廷於此片地區沒有設置可以制衡總兵的副將或參將。

也就是荊州府連同所轄六縣的軍事力量都歸王五這個荊州總兵指揮。

府相當於市,一個市駐紮三千部隊,理論上肯定是足夠的。

不過荊州地理位置太重要,因此鰲拜在同意投降的王五出任荊州總兵時,又刻意在荊州設立滿城,調撥八旗駐防。

此做法是為平衡荊州格局,確保降將出身的王五無法憑藉荊州作亂。

對此,王五是沒有辦法的,他無法阻止清廷在荊州設滿城卻想到了變通辦法,就是讓張長庚將武昌水營的建制轉為荊州水營建制。

理由很充分,荊州距離夔東戰區更近,水陸轉運任務也更繁重,於武昌上游的荊州設立水營“效率”也更高。

而且武昌水營事實上已經覆沒,大小戰船被未降清前的王五全繳獲了,如此不給王五水營建制,王五事實上也有水營。

與其不承認,倒不如大方給出編制,至少表面實現了荊州地區的安定與繁榮,也的確成功招降了“大賊王五”。

給出的代價同招降鄭氏不可同日而語。

且清廷目前對內陸水師並不重視,這給了王五可以偷天換日的機會。

賬,怎麼算都划算的。

何況對“大賊王五”的招降已經是鰲拜兄弟的政績,動搖質疑這個政績,就是對鰲拜執政的動搖質疑。

這就是王五為何同穆裡瑪說我非降大清,實降鰲少保的原因所在。

各內陸省份的水師體制上是由當地的綠營提督直接統領,只在沿海地區專設水師提督、水師總兵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