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二章 叛將王耀武

外人看著可能覺得王五心情低落在此發呆,實際王五隻是在反思整件事。

不再以自己的角度看待,而是站在李來亨、袁宗第、洪部院等人角度看待與清廷議和這件事。

得出的結論是李來亨、袁宗第、洪育鰲他們之所以千古留名,為後世子孫永遠銘記,並不是他們是什麼軍事家、戰略家,而是他們為漢民族留盡了最後一滴血。

知不可為而為之,才是真正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但凡這些人有半點“識時務”,就不會成為後人心目中的英雄。

如此,王五的主張不被接受再正常不過。

因為不管他用什麼詞彙形容這次和談,從什麼角度來分析議和停戰的好處,於李來亨他們眼中其實都是一種軟弱、妥協,甚至是投降的表現。

茅麓山這邊剃髮也好,不剃髮也好,只要停止同清軍的戰鬥,就表明茅麓山幾萬軍民已經背棄明朝。

如此,還堅持什麼?

這二十年的堅持又算什麼?

在王五眼中,是戰還是和,不過是路線之爭。

本質還是同清廷鬥爭到底。

戰與和都是手段。

對此沒有半點心理負擔。

但那是因為他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所以有恃無恐。

可誠如洪育鰲、潘應龍二位不會將復國希望放在一個大漢女幹身上般,同清軍打了二十年的李來亨、袁宗第他們也不可能放下刀槍同清軍坐下談什麼判。

因為他們無法預知未來,他們只能著眼於眼前的得與失。

真要同清軍議和,他們對得起誰?

又怎麼跟幾萬追隨他們的軍民解釋?

人心一旦散了,再想聚攏就難了。

故而李來亨決意戰鬥到底,哪怕茅麓山實際撐不了多久。

不是迂腐,也不是頑固,而是氣節使然。

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活。

李來亨的決定縱是主張議和的韓王也無力干涉,況只是個掛印總兵的王五。

自知無法改變的他輕嘆一聲,也是心亂如麻。

不知自己是當與三位老帥一起全力抗清,還是利用已經編織的“關係網”抽身事外時,身後卻傳來熟悉的聲音:“怎麼,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