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 作品

第二百零四章 能戰而不戰

從現實及長遠來看,停戰議和是最明智的選擇。

但如何說服三位老帥同意停戰,如何說服韓王、東安王、洪部院和潘監軍暫時放棄恢復明朝的念頭,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王五是因為知道勢,這才因勢利導。

同時也是因為兩世為人,這才倡導“靈活”。

但三位老帥和王爺、部院們卻同清軍戰鬥了二十年,是否願意變通以待將來,真就不好說。

張恩之前是皖國公劉體純的中軍副將,現同劉亨帶領人馬駐守燕子寨,算是劉享的嫡系。

王五途中詢問張恩對同清廷停戰議和有什麼看法。

“我軍先敗滿八旗,再敗陝西綠營,雖兵少糧缺,但兩戰繳獲俘虜甚多,軍心士氣也是重振,為何不能趁此機會一舉打破清軍封鎖,非要同他們和談?”

張恩內心不傾向同清軍停戰,他覺得既然陝西清軍遭受重挫自茅麓山撤退,那明軍就應該利用北線騰出手的時機打破東、南、西三線清軍封鎖,若能迫使清軍從夔東撤出,明軍收復失地,便能繼續堅持,無須同清軍議和。

這點早在前往四川綠營借路時,王五就做過推演。

心中演算的結果是行不通。

不管是現在的茅麓山還是過去的夔東,軍事層面上始終被清軍重兵包圍,明軍是繼續困守茅麓山還是收復失地恢復夔東,實際上都是在一個圈子裡打轉。

一個沒有人口,沒有錢糧的死圈子。

如此,圈子是大還是小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突出去的機會。

這個機會原本是有的,時間是康熙元年三省會剿前。

現在,沒有。

哪怕因為政治因素,鰲拜同意與明軍暫時停戰,也不可能放一個活口讓明軍出死地。

正面較量,明軍顯然不是清軍的對手,這一點虎帥指揮的兩次反擊已經證明。

王五取得的黃龍山大捷不過是穆裡瑪犯蠢而矣,陝西綠營的失敗歸根結底是“政治”原因導致,而非明軍真的能把人家壓著打。

眼下小包圍圈已經被打破,大包圍圈猶在。

所以,王五想把人帶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只能盡力而為。

張恩這邊是不太同意同清軍議和,但此事關係茅麓山幾萬軍民生死,又是帶領巫山殘軍衝出包圍圈的王五提出來的,因而他的態度大概是不反對,也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