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吞鴻 作品

527章 無家可奔,有國難投(三)

  太常皇甫敕星乃是致物境界文人,又是大將軍陶侃的關門弟子,四十出頭便佔據公卿之位,可謂無限風光。可是,若真論起皇甫敕星的起家之路,並不是倚靠他這位如今赫赫有名的老師,而是選擇出師後毛遂自薦得受劉彥賞識。在太常皇甫敕星成為劉彥手下第一批少壯派紅人時,陶侃還在老老實實地做他的邊軍將軍,直到陶侃入主大將軍府皇甫敕星前來賀喜,世人才知道,原來大將軍和太常乃是師徒關係。

  當然,兩人這層世人少知的師徒關係,劉彥是早就知道的,可劉彥當年召皇甫敕星入宮,絕不是因為這層關係,而是因為皇甫敕星確確實實有一番能耐。

  按理來說,皇甫敕星應該同陶侃關係甚佳,可皇甫敕星知道,他和陶侃的關係十分微妙,倒不是師徒之情出現間隙,只因陶侃表面遺世獨立,實則已經明珠案投,擁入了大皇子一黨的懷抱。

  這件事兒,知者甚少,皇甫敕星也只是偶然瞥見。

  皇甫敕星心如明鏡,劉彥對太子劉淮的栽培,可謂是盡心盡力,為了讓劉淮順利登基,劉彥甚至早早為劉淮精挑細選了一批家世能力皆俱上佳的青年才俊,用以他日輔佐。可皇甫敕星也知道,劉彥素來反感公卿大臣與太子眉來眼去,之所以反感,原因只有一個,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步自己的後塵。

  要知道,當年二十八世族從龍,幫助劉彥順利登基,這快活了劉彥一時,卻也耽擱了劉彥半生。

  直到劉彥現在兩鬢見白,也沒能擺脫二十八大世族帶給他的創傷。

  所以,當皇甫敕星不清楚劉彥知不知道陶侃同太子黨勾肩搭背的時候,他在盡到學生最起碼的禮儀後,便很少主動接觸陶侃,以免烏紗不保。

  官場上嘛,先生存,再談感情。

  如果為了生存,感情是隨時可以拋棄的廉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