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咬舌 作品

第一百二十九章 奉刀

瑟風涼夜被全然排拒在外,屋中被火光人氣填充成一片橘黃的溫暖。

宴席結束,此時氣氛已全然歡暢起來,十多人隨意落座閒談,聊著各式各樣的話題。

張君雪坐在一張長榻上,面前這間堂屋剛剛被他們一齊清理得乾淨整齊,地面無物,四壁如新,中堂之下襬了一張長桌,正等著什麼擺放上去。

兩位長輩不在屋中,正是去為過會兒的“奉刀銘願”做準備。

實話說,張君雪還是有些緊張。

這是張家輩輩相傳的家習,源於前朝亂世的血腥之中,彼時,張家弟子但有深仇宏願,便以血染布,上書願效死之事業,而後以之裹刀而去。若能成之,則銘文於刀,祭於祖祠;即便不能成,只要終身不違其志,亦銘文於刀,而後與之合葬,以著張家弟子之剛烈血氣。

如今時過境遷,家族亦衰,這舊習雖早已不必那般慘烈,但仍然是張家一項極端正的習禮。

其代表的,依然是“成事”二字。

必是張家才俊,不可碌碌無為,唯將行大事,方得承此禮,“奉刀”之時,得一責任;“銘願”之後,為一榮耀。

而且於張家人而言,這並不僅是名頭上的虛榮,它其實代表著紮紮實實的“執事之權”,每有大事,佩銘願刀之人才可進祖祠相議,而即便拿到外面,只要把銘願刀擺出來,懂行的便知是來了張家的柱子。

張家此時現存的,也不過四把銘願刀。

金秋武比最後一日的決賽,自然算得上是大事,兩位叔伯照理為張君雪備下此禮,自是隱意一份認同——無論前嫌,既然仍是張家一員,那該有的就得有,若能銘刻此願,她就是第五把。

不過能否“銘願”是後面的事情了,當前所行僅為“奉刀”之禮,行過這前半禮的人還是相當不少,有些十幾年也未能達成當年之願。

而張君雪此時寫下,也很可能要下屆、下下屆才能銘刻上去,當前行此禮的意義還是名多於實,大約是祝福、壯行的意思。

張君雪是見過這禮節的,它流程其實很簡單,甚至說得上粗陋,但從小留在心裡的那份莊重與嚮往感在女子心裡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