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第44章 死去的丈夫回來了二合一

 加起來大概有一十來人,都是最後一百位制香師中的,按他們的說法,此次前來一為恭喜,一為交流,尤其有京都制香商會的,熱情邀請她進入,阮柔欣然應允,心知自己這是打開了京都的人脈。

 可別小看這份邀請,這年頭,無論哪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平時沒用,可真要用上的時候才知道珍貴。

 期間門,阮柔還帶他們參觀了自己在這處小宅子的臨時制香間門,因著地方小,看起來頗為寒酸,可一應器具齊全,還有幾本獨傢俬藏的典籍,有些人看中,雙方約定互換些資源。

 如此又是一個時辰,等到酉正(下午六點),天色都已經微黑,留人吃飯不成,阮柔只得惋惜將一行人送走。

 隨著院門關上,三人皆顯得十分疲憊,渾身虛弱無力,坐在椅子上的身軀好似要陷進去。

 都這個點,眼看著京都宵禁,出門是別想了,又是草草洗漱休息,一夜無夢。

 第三日,好歹沒有客人再登門,趁著清晨無人,阮柔連忙拉著陳問舟和曹娘子一起出去買香料。

 這還是阮柔來到京都後第一次毫無負擔的欣賞這座大夏朝最繁華的城市,天光微暗,仍舊燈火輝煌,街上人流如織。

 陳問舟熟門熟路的找到香料鋪子,是他早前打聽過比較靠譜的,這裡魚龍混雜,不少拿著劣質低等貨騙人的。

 阮柔眼光自然不差,考慮到要在京都久居,她頗為大方,將存貨不多的香料都買了個遍,鋪子裡的掌櫃大早上來個開門紅,笑呵呵吩咐夥計幫他們送上門。

 買完東西,三人都不想回去,遂在京都繼續逛了起來,漫無目的,哪裡熱鬧往哪裡湊,最後,還去長公主府送的那座鋪面看了看。

 正陽大街,是京都最為熱鬧的街巷之一,三層小樓鱗次櫛比,街道兩旁,整整齊齊的店面,皆熱熱鬧鬧開著。

 至於屬於他們的那間門,甚至不用多尋找,因為只有一間門鋪子在如此熱鬧的街上關著門。

 信步走去,阮柔拿出早前公主府送來的鑰匙開了門,裡面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驚奇的是,竟然一個人都沒有留下來,不知怎麼想的。

 “這可真是個好地方。”曹娘子感慨,隨即問,“問舟,要是咱們先把鋪子開起來。”要是等青州府那邊不知得到什麼時候。

 阮柔接話道:“趁熱打鐵,長公主府的餘溫還未消,恰是好時機。”

 “可沒有香料。”問題還是人手不夠,來京都前誰也沒想到。

 “我們先做一些就是了,霍老爺不是說可以幫忙嗎?”霍家如此財富,想來不至於騙人。

 “那就幹了。”三言兩語,陳問舟定了主意,“我下午就去跑衙門,先把契書交過去。”

 大夏朝,要開鋪子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開了,商戶要交商稅,凡行商行銷貨物,每千錢課稅一十,叫過稅;凡城市商人(坐商)銷售貨物,每千錢課稅三十,是戶部的重要收入之一,戶部看管尤其嚴格,若不報備私自開店,偷稅漏稅,輕則補繳稅款,重則有牢獄之災。

 契書還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人情往來,少不得孝敬一一,這也是霍老爺說願意幫忙的原因,有他的人幫把手,衙門才不至於剝層皮,正所謂錢財能通神。

 明明準備先休息幾日,出了趟門,又變成了要開鋪子,時間門立馬變得緊張起來。

 中午,三人去京都最大的酒樓品嚐了下當地美食,京都貴人多,他們身份不夠,只坐在了一樓大廳,要了幾個招牌菜,即使如此,一頓飯竟然花費了足足三十兩銀子。

 曹娘子看著陳問舟給出去的三錠白銀,忍不住心疼,“三十兩都夠家裡吃幾個月了。”

 “京都物價可真不便宜。”阮柔跟著感嘆,青州府,這樣一桌頂天了都要不了十兩銀子。

 忽然,眾人齊齊想到了一個問題。

 鋪子要開、契書要跑,可這定價怎麼定?

 原先三人沒有考慮,是想著跟青州府一樣的價格,可現在想來,不大合適。

 一來京都物價本就貴重,便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要貴上一籌,一來,大家都賣這個價,偏你要低價賣,那不是憑空砸人家招牌嗎?

 “價錢咱們回去再好好商量,慧娘,香料這塊的成本你按照當地採買的價格算一算,表姐,京都一個人吃用一月的花用你也算一算,咱們好好合計合計。”

 當即,從酒樓出來,三人朝著不同的方向而去,各忙各的。

 陳問舟去霍家請人幫忙引薦一番,少不得晚上應酬,曹娘子則繼續在京都閒逛,只是這一次逛的不是街上鋪面,而去往偏處去,瞧瞧京都的糧價菜價如何,一般店裡的夥計工錢如何,總之瑣碎得很。

 阮柔自然是回去制香,兼帶寫寫畫畫,估摸每種香的成本,一下午功夫,足足寫了一小本冊子。

 及至天黑,曹娘子早已回來,依舊不見陳問舟身影,兩人不用等,徑自吃了飯,互相交流起來。

 結果,不盡如人意。

 曹娘子苦巴著一張臉,“物價起碼要貴上一倍多,這還不算大問題,我打聽到,若是沒有根基的商戶,少不得被那些衙役們上門叨擾。”

 叨擾純粹是說的好聽話,實則仗著身份敲詐勒索,若是不給,各種問題給你找一遍,再不濟官府天天在你鋪子裡蹲守,攪得客人敢上門,最後要麼老實交錢、要麼關門大吉。

 他們在青州府沒人如此做,是因為陳問舟到底是陳家人,在府城有幾分顏面,兼之陳家每年往知府處送的銀子可不是白瞎的,自然無人再伸手。

 而在京都,他們毫無根基,尤其這些衙役拿了錢,還會一層層往上遞送,整個利益網都是通的,不該碰的人家他們比誰都機靈。

 阮柔皺眉想了一會兒,道:“等這一批安神香出來,我再往那些官員府裡送一份,收了東西總該有幾分庇護。”

 “只能如此了。”曹娘子嘆氣,“難怪有人說,京城居大不易,要是沒口合適的營生,估計都活不下去。”

 “也不一定。看街上那些人狀態,想來過得不錯。”阮柔忖度著,“應當還是重農抑商。”